*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在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的当下,传统治疗策略的局限日益凸显,如何突破困境,实现更优的血糖管理与疾病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转变也伴随着2型糖尿病(T2DM)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T2DM作为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其管理策略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单一药物治疗的血糖达标率普遍较低,这提示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治疗和管理策略进行优化。

第十二届血糖波动监测与管理论坛于2024年12月20-22日在海口顺利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作精彩演讲,就血糖波监测和管理中的前沿技术、最新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旨在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我国血糖波动监测和管理事业。“医学界”特别邀请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病院姬秋和教授,分享我国T2DM综合管理与创新药物研究进展的深刻见解与宝贵经验。

缓解传统单药序贯之困,早期联合疗法强势助力

姬秋和教授指出,T2DM的病因极为复杂,涉及多个发病机制和生理环节。传统的单药或序贯治疗模式是在药物选择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通常是在一种药物效果不佳时,再加用第二种药物,依此类推。当前我国大部分T2DM患者采取起始单药序贯治疗,然而VERIFY研究表明,序贯治疗失败比例高达81.2%[1]。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单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长期控糖不佳背景下,即便后续强化降糖,对患者的心肾获益也无显著影响。姬秋和教授也总结道,传统单药或序贯治疗,具有以下局限性:

降糖幅度有限:每种药物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幅是有限的。对于HbA1c较高的患者,单一药物难以将HbA1c控制至6.5%以下,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


延误治疗时机:序贯治疗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可能会延误早期控制高糖毒性,进而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早期联合治疗成为改善糖尿病管理效果的重要策略。

如今,随着对T2DM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联合治疗在理论上能够针对多个靶点发挥作用。临床实践也证实,早期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益处,不仅能减少药物继发性失效、延缓β细胞功能下降,还能使患者在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获得益处。更重要的是,代谢记忆效应研究表明,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后期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风险,这进一步凸显了早期联合治疗的重要性[2]。

精准施策,打好糖尿病治疗“组合拳”——个性化诊疗方案助力长期管理

姬秋和教授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阐述了联合治疗为患者带来的诸多优势。在血糖控制方面,不同机制的药物协同作用,能够更高效地降低血糖,优化血糖波动。姬秋和教授指出,在制定联合治疗方案时,二甲双胍依然是基础用药。二甲双胍自1957年首次投入临床应用以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治疗T2DM的常规药物,并在我国已有超过30年的临床应用经验[3]。二甲双胍以其优异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显著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成为T2DM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我国T2DM防治指南[4]特别指出,无论患者的HbA1c水平是否达标,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ASCVD高风险、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CKD)等并发症的T2DM患者,均应优先考虑联合使用具备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获益证据的药物,如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这些药物在改善心肾临床结局方面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临床和试验数据支持。姬秋和教授提到,对于脂肪肝患者,尤其是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早期联合使用GLP-1RA不仅可以显著改善肝脏脂肪积聚,还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延缓肝脏疾病的进展,预防和减缓肝脏损伤的进一步加重[5]。

姬秋和教授总结道,T2DM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治疗方案不仅要考虑患者的HbA1c水平,还应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并发症风险以及生活质量等因素,综合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策略。通过个性化治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口服司美格鲁肽:T2DM治疗的“革命性突破”

全球首个口服且目前唯一的GLP-1RA药物——司美格鲁肽片已在我国获得批准上市。姬秋和教授介绍,GLP-1RA类药物在T2DM治疗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这得益于多项研究证实其显著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过去,GLP-1RA类药物多以注射制剂的形式存在,而口服司美格鲁肽的问世,无疑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突破。口服制剂的创新遵循了“能口服不注射”的理念,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使治疗更加便捷,且降低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在口服司美格鲁肽上市前,已通过PIONEER系列临床研究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从PIONEER-1到PIONEER-12研究,证实了口服司美格鲁肽在降糖、减重、降低血压等多个方面的获益。其中,PIONEER-11研究[6]以中国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为司美格鲁肽片的临床获批提供了关键的循证证据。该研究专门针对那些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T2DM患者,评估了司美格鲁肽片与安慰剂相比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片可使HbA1c最高降低1.6%,在中国人群中HbA1c<7%的达标率高达92.3%。在减重方面,接受14mg司美格鲁肽片治疗的中国人群体重减轻2.6千克。这些结果表明,口服司美格鲁肽不仅在降糖方面效果显著,还在体重管理和改善综合代谢方面具有多重获益

姬秋和教授认为,口服司美格鲁肽的上市将为T2DM治疗带来重要突破,为临床实践注入新的动力。这一创新治疗方案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也有望重新塑造T2DM的治疗格局,开启口服治疗的新纪元。

小结

随着T2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传统的单药治疗策略面临着降糖效果有限和治疗时机延误的问题,尤其是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为了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早期联合治疗已成为优化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策略。通过结合不同机制的药物,早期联合治疗能够更加全面地应对糖尿病的多重病理机制,提升治疗效果,并减缓β细胞功能下降。此外,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还可减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口服司美格鲁肽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口服GLP-1RA药物,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口服制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并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大量临床研究验证了口服司美格鲁肽在降糖、减重、降低血压以及心肾保护方面的显著疗效。尤其是PIONEER-11研究,针对中国人群的数据表明,口服司美格鲁肽能够显著降低HbA1c,并显著改善患者的体重管理和多重代谢指标。

综上所述,口服司美格鲁肽的上市标志着T2DM治疗进入了新的纪元。它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治疗选择,进一步推动了T2DM综合管理的发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不断出现,T2DM治疗的效果将进一步提升,为患者带来更长远的健康益处。

专家简介


姬秋和 教授

  • 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病院 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 中国肥胖联盟常务理事

  • 曾中国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第一至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 曾任陕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华糖尿病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副总编辑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Diabetes/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等编委

  • 2017年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参考文献:

[1].Matthews DR,et al. Lancet. 2019 Oct 26;394(10208):1519-1529. [2].UKPDS 44-Year Follow-up Symposium. https://www.easd.org/media-centre/#!resources/clinical-outcomes-at-44-years-do-the-legacy-effects-persist

[3].《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专家组.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06):619-630.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04):315-409.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07):589-598.

[6].Weiqing W, et al. 2022 IDF.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