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为了深化学习型干警研究型团队书香机关建设,为推动审判事业发展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今年起,持续开展“荐书、读书、品书”活动,期冀广大干警在工作之余,学会享受独处时光,汲取知识养分,提升履职能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金昌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

在凛冬深处听见春的呼吸



在迟子建的《是冬天也是春天》中,北国的风雪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生命的隐喻。我跟随她一道回到童年时的故乡,那些在寒风中摇曳的枯枝,冰封下涌动的暗流,都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冬天与春天从来不是对立的存在,而是生命长河中的两个相邻的驿站。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春暖花开,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生命的双重奏......

“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也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

冬天,像是一位冷峻的智者,给世界披上一层清冷的纱幕。寒风凛冽,吹落枝头最后一片枯叶,万物在这冰天雪地中蛰伏。大地一片沉寂,好似时间都被冻住。在呼兰河畔,冰层下的河水依然在流动,就像生命从未停止过它的脚步。迟子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北国冬天的严酷,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春天的讯息。屋檐下的冰凌折射着阳光,如同一串串晶莹的风铃,在寒风中奏响生命的赞歌。这种对寒冬的诗意凝视,让人想起挪威画家蒙克笔下的暴风雪:在看似暴烈的自然中,始终存在着某种神秘的秩序与美感。大自然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韧性。在零下四十度的极寒中,达子香的根系依然在冻土中延伸,等待着春天的召唤。这种生命的智慧,教会我们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当春天的第一缕微风轻轻拂过,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起床号,大地苏醒、小草破土、新芽摇曳、河流解冻,奏响欢快的乐章,一路奔腾,诉说着春的喜悦。

暗夜中的微光......

“好在繁华落尽,我心存有余香,光影消逝,仍有一脉烛火在记忆中跳荡,让我依然能在每年的这个时刻,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书中人物的命运起伏,恰似北国的四季轮回。当老伐木工讲述年轻时遭遇的雪崩,言语间不再是恐惧的颤抖,而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那些被时光打磨的伤痕,最终都化作掌心的纹路,指引着后来者在风雪中辨认方向。在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的宝贵,无论是欢乐的笑声、泪水还是挫折的困苦,都是构成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也许记忆是治愈伤痛的良药。迟子建笔下的人物,总是在回忆中找到前行的力量。那些曾经的苦难,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化作生命的养分,滋养着未来的希望。这种在逆境中坚持的精神,如同北极星般永恒,指引着迷失的灵魂找到归途。

生命不息的见证......


“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也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

在北方的黑土地上,农民们深谙休养生息之道。深秋收割后的田野不会急于翻耕,因为他们知道,覆盖的皑皑白雪,是大自然的馈赠。这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体现了生命的智慧,也启示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学会停顿与思考。小说的结尾处,暴风雪过后的山林升起袅袅炊烟,折断的白桦树桩上萌发新绿。就像大兴安岭的偃松,在严寒中匍匐,在春风中挺立。这种不屈的精神,正是生命最动人的篇章。

在迟子建的笔下,冬天与春天的界限变得模糊而富有诗意。那些经历过严冬的生命,终将在某个清晨突然明白:真正的春天不在温度计的刻度上,而在历经寒暑依然跳动的心脏里。就像冻土带上的达子香,总能在残雪未消时点燃漫山遍野的紫红,向世界宣告——生命的轮回从未停止,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

供稿:金昌中院第三党支部 李姝萱 编辑:金昌中院研究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