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不降血压,麻药让人睡不着,泻药拉不出来……”
今年1月,几位专家的质疑让国家药品集采模式瞬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一边是老百姓对“看病贵”的深恶痛绝,另一边是专家对药品质量的担忧,矛盾一触即发。
集采,这个被誉为“医改利器”的政策,到底是救了老百姓的钱包,还是牺牲了药品质量?真相究竟如何?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场“药品集采”背后的博弈与真相。
一、集采的初衷:省钱还是省命?
国家药品集采,简单来说就是“团购”。医保部门出面,把全国医院的用药需求打包,跟药企砍价。
砍价的结果是什么?药价直接腰斩,甚至脚踝斩。
比如,治疗高血压的氨氯地平,原研药一片要几块钱,集采后仿制药一片只要几毛钱。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老百姓看病便宜了,医保基金的压力也小了。
但问题来了:药价降了,质量会不会也跟着降?
今年1月,几位专家公开质疑,称某些集采药品存在“降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的问题。
一时间,舆论哗然。有人开始怀疑:集采是不是为了省钱,把老百姓的命也省了?
二、真相调查:数据不会说谎
面对质疑,医保和药监部门迅速行动,派员调研了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中山医院等7家大型三甲医院,听取了专家和一线医护人员的意见,并提取了大量临床数据。
1.降压药真的“不降血压”吗?
有专家提到,氨氯地平的仿制药疗效不如原研药。
但瑞金医院提供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
仿制药和原研药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降压效果和安全性基本相当。
换句话说,仿制药并没有“偷工减料”。
2.麻药真的“让人睡不着”吗?
麻醉药的问题更是被推上热搜。
但调研结果显示,医院每月2000多台手术中,麻醉药的用量在集采前后几乎没有变化。
瑞金医院还对第九批集采的麻醉药“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仿制药和原研药在麻醉效果上并无显著差异。
唯一的区别是,麻醉诱导期仿制药的用量略高于原研药,但整体用量差异不大。
3.泻药真的“拉不出来”吗?
关于泻药的质疑,调研发现,用于肠道准备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是第十批集采的新品种,目前尚未正式使用。
也就是说,所谓的“泻药不泻”根本是无稽之谈。
多家医院也表示,多年来使用的泻药均为国产药,从未收到“泻药不泻”的反馈。
三、集采的“副作用”:价格与质量的博弈
尽管调研结果证明,集采药品的质量并未出现明显下降,但这场风波背后,却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价格与质量的博弈。】
1.价格降了,药企还赚钱吗?
集采的核心是“以量换价”。
药企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用低价换取市场份额。
但问题是,药价被砍到脚踝,药企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有人说,一些小型药企会因为无法承受低价而退出市场。
实际上,药品的价格虚高问题,早就是路人皆知。
集采只不过是打掉了原本就不存在的“成本”,让价格趋向理性而已。
药企不是不赚钱了,只是没有那么大的暴利。
2.仿制药真的不如原研药吗?
长期以来,公众对仿制药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便宜没好货”。
但实际上,仿制药在上市前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确保其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相当。
瑞金医院的研究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3.集采的“阵痛期”
任何改革都有阵痛期,集采也不例外。
在集采初期,部分医院和医生对仿制药的接受度较低,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但随着政策的推进和数据的积累,这种偏见正在逐渐消除。
四、集采的未来:省钱更要省心
集采的初衷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何让集采既省钱又省心,才是问题的关键。
1.加强质量监管
药监部门已经明确表示,将对集采药品实施更严格的质量监管。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采取停用、召回等措施,确保老百姓用药安全。
2.完善政策设计
集采政策需要不断优化。
比如,在保证低价的同时,给出一些优惠措施,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竞争;
同时,加强对医院和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仿制药的接受度。
3.公众教育
公众对仿制药的误解,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不对称。有关部门应加强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仿制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结语:集采不是“万能药”,但也不是“毒药”
集采模式好不好?答案是:既好也不好。
好的是,它确实让老百姓看病更便宜了;不好的是,它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无论如何,集采的方向是对的。
正如一位临床专家所说:“对仿制药行业不够了解,就容易产生‘价格等于质量’‘降价就一定降质’的认识误区。”
其实,2023年,针对有群众反映仿制药的效果不如原研药的问题,北京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就曾指出:
“单独将仿制药效果不佳的病例选出,并进行针对性描述,就得出仿制药不好的结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
就像麻醉药品,很多人反映没效果,其实大多是出于个人体质的问题。
集采不是“万能药”,但也不是“毒药”。它是一场关乎民生、关乎利益的改革,需要时间、耐心和智慧去完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与其盲目质疑,不如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理性看待集采的利弊。
毕竟,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我们自己的救命钱。
参考资料:
- 人民日报:《医保部门、药监部门有关同志就集采药品相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 瑞金医院苯磺酸氨氯地平仿制药与原研药对比研究数据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集采药品质量监管的相关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