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里要为孙十万说句公道话。
当曹操收拾了袁术、吕布、袁绍,统一北方后,大军南下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流窜南方的刘备和割据江东的孙权。
此时曹老板财大气粗,号称带甲百万,刘备到处跑,也就区区两万人马,惶惶如丧家之犬,孙权经营江东已历三世,虽有点家底,但在曹操面前不过是蚍蜉、螳臂、卵而已。
赤壁之战前,东吴集团主降派已经占了上风,要不是周瑜出来力主抗战,三国早就被曹操一统。
孙权被周瑜画的大饼说服,就想和曹操掰掰手腕,但自己一个人的实力毕竟有限,和刘备联合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别看刘备被曹操追的到处跑,但刘备军团身经百战实力不俗,刘备和孙权现在刚好是一对被猎人堵在死胡同的饿狼、被追到走投无路的穷寇,既然无路可逃,那就干脆背水拼死一战。
刘备和孙权联合,是形势使然,两弱联合抵一强,这种事情在战国时代已经上演了很多次。
为了共同的利益——保命,孙权和刘备联合在了一起,赤壁之战他们精诚合作,大败曹操,让曹操南下一统天下的计划泡汤,三国鼎立的基础就是赤壁之战。
等到赶跑了曹操后,孙刘两人还有共同的利益,孙权要平定南方的士燮,刘备要西进取蜀,两人还不能翻脸,孙权干脆把妹妹嫁给了刘备,算是一个巩固同盟的手段。
等到孙权平定南方的士燮,刘备夺取了刘璋的益州后,两人的利益就产生了冲突。
这个时候孙权就来管刘备要荆州,刘备荆州益州已经连在了一起,实力大增,大有北上击曹操一统华夏的志向,怎么可能把荆州还给孙权。
刘备占着荆州自然不肯还给孙权,孙权只能干生气,因为他没有实力夺回荆州。镇守荆州的是关羽,关二爷水战陆战兼修,根本不怕水战占优的孙权。
三国鼎立初期,孙权也不好跟刘备撕破脸,毕竟蜀汉和东吴是三国中实力较弱的两方,如果他们不联合,鹬蚌相争,必然曹魏得利。如果两方在荆州大打出手,等两败俱伤的时候,曹操从北方率大军南下,那就只有玉石俱焚了。
孙权和刘备为了共同防御曹魏,还是结合在一起,东吴和蜀汉结盟,与曹魏恰好形成了一个均势。
但没多久这个均势就被打破。
打破这个均势的是刘备集团,刘备北上攻汉中,关羽北上攻襄樊,蜀汉东西两线发力北伐,打的曹操节节败退。
当时的情形对蜀汉十分有利,刘备已经拿下汉中,并且斩杀了曹魏西线最高军事主帅夏侯渊,让曹魏震恐。关羽也非常给力,襄樊之战打的曹仁几近覆亡,连曹操派去支援的于禁庞德军团都全军覆没。
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都想避其锋芒,迁都邺城。
就在刘备高奏凯歌之时,孙权觉出味儿来了,这好像不大妙啊,如果刘备一举北伐成功,灭掉了曹魏统一了北方,那孙权该怎么办?到时候向刘备称臣?还是凭借长江之险拼死一搏?
可是哪还有什么长江之险,荆州还在刘备手里呢,到时刘备顺江而下,从北从西两个方向同时进攻,那孙权还不擎等着刘备来杀。
所以,为了自保,必须断了蜀汉北伐的势头,之后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虽然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杀关羽有背刺盟友的骂名,但东吴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保证东吴的安全,即使采用下三滥手段也在所不惜。
从战略角度看,孙权背刺盟友夺荆州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他不下场搅局,曹操被灭了之后,下一个被灭的就是他。
我不相信刘备在灭了曹操后会善待孙权这个盟友,除非孙权跪地称臣,举家搬到洛阳居住。
孙权偷袭荆州后,刘备气急败坏的率大军攻打东吴,就是两方结盟脆弱的明证。
所以,孙权和刘备联盟的破裂不能全部归罪于孙权的不守信义,刘备的远大理想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乱世争雄,历来就是利益至上,讲友情可统一不了华夏。这个道理秦始皇、刘邦、刘秀已经反复验证过,刘备和孙权作为后辈,岂有不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