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备的结拜兄弟,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就连没有看过三国的人,恐怕都有所耳闻。

但其实在刘备的少年时期,另有一位结拜兄弟,此人名为牵招,这个名字可能让很多人都觉得很是陌生,但他却是刘备少年时期真正的结拜兄弟。



《孙楚牵招碑》: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因恐为时所忌,每自酌损,在乎季孟之间。

牵招(?-231年),字子经,安平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东)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少年时,牵招跟刘备为“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也就是说,牵招跟刘备的结拜,跟“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一样的,都是可以同生共死、共享患难的朋友。

然而在中平年间,两人为了各自的前程各奔东西,并没有一同闯天下,以至于两人之间愈发疏远。



牵招师从乐隐,十余岁时便跟随乐隐学习。

中平年间,乐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牵招仍跟随直到学成。

何苗是何太后同母异父的哥哥,大将军何进则是何太后同父异母的哥哥,理论上何进也算是何苗的哥哥,但此二人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两人皆因何太后掌权发迹,相互之间却很不对付。汉灵帝死后,何进欲诛杀十常侍,何苗却持反对意见。

何进被杀后,袁绍等人大怒,继而攻入皇宫大肆屠杀宫中宦官。

何进部下吴匡素来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又怀疑何苗与宦官同谋,于是趁着京师大乱之际,斩杀何苗,何苗的长史乐隐也在京师大乱时遇害。



乐隐于京师大乱中被杀身亡,牵招等人身为门生,冒着风险找到乐隐的尸体,载其还乡。途中遇到山贼,其余门生尽皆逃亡,唯有牵招留下垂泪恳求,山贼觉得他是个有义之人,放他离去,由此牵招声名鹊起。

适逢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牵招被冀州牧袁绍辟为从事,兼领乌丸突骑。袁绍死后,牵招又追随袁绍之子袁尚。

建安九年,袁氏家族大势已去,曹军包围了邺城,袁尚逃至中山。在此之前,袁尚命牵招外出办事,还没等牵招归来,袁尚就已经跑了,不得已之下,牵招投靠了曹操,被辟为从事。



建安十年,曹操在南皮攻灭袁谭,任牵招为军谋掾,随从征讨乌丸。到了柳城,任护乌丸校尉。

又两年,袁尚的头颅被送到马市,牵招见状,十分悲痛,在首级下设祭坛。曹操为牵招的义气所感动,推举他为茂才。

此后的牵招,在曹营中扎稳了脚跟,屡立战功,威震边疆。

曹丕称帝后,任命牵招为使持节护鲜卑校尉,屯兵昌平。后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出任雁门太守。明帝即位后,赐封牵招为关内侯。

牵招坐镇边疆之时,治理边郡的名声,仅次于田豫,深得老百姓敬重。

话说这个田豫,早年跟刘备也是关系匪浅,年少时便得刘备器重,可他却抛弃了刘备,投奔了曹操。

牵招从始至终都没有跟随过刘备,只知道他在少年时期,跟刘备是刎颈之交。

牵招有一个儿子名叫牵弘,个性刚毅,颇有父风。邓艾灭蜀国之时,牵弘便是跟随邓艾的部将。

说来也是世事无常,本为刎颈之交的刘备与牵招,没想到双方最终却成为了大敌,尤其是在蜀国灭亡时,牵招的儿子也有参与其中,若刘备与牵招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