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战的硝烟刚散,江东百姓还在传颂周瑜火烧连营的壮举,可孙权和刘备这对“抗曹兄弟”的联盟就出了幺蛾子——孙权突然翻脸让刘备归还荆州,但奇怪的是,当年刘备白纸黑字借的明明是南郡。这就像张三找李四借了辆自行车,三年后李四非说整条街都是他的,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今天咱们就扒开这段被《三国演义》美化过的历史,看看孙权这个“套路贷”高手是怎么玩转刘备的。



这事儿得从赤壁之战刚结束说起。曹操败退后,荆州七郡就像块刚烤好的烧饼,孙权、刘备、曹操三家都举着筷子等着分。当时孙权出力最多,周瑜带着东吴精锐在赤壁拼死拼活,按道理该拿大头。可刘备这老江湖早就看准了荆州的价值,这里北控中原、西通巴蜀,简直就是争霸天下的跳板。他带着关张赵在荆州地界晃悠,打着“刘表旧部”的旗号收买人心,硬是在孙权眼皮底下把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给吞了。

这时候就显出刘备的政治智慧了。他前脚刚占完便宜,后脚就跑到京口找孙权“联络感情”,张口就要借南郡。这招实在高明:南郡就像荆州的咽喉,北边是襄阳直通中原,西边是三峡连着益州,谁掐住这里谁就能左右天下大势。孙权当时被鲁肃劝着要联刘抗曹,加上周瑜刚死军心不稳,咬着牙把南郡借了,但让刘备立了字据——这成了后来要账的关键证据。有意思的是,《江表传》记载借据上写的是“分荆州”,这模糊措辞给日后争端埋了颗雷。



不过问题就出在这儿。刘备借到南郡后就像开了挂,五年时间西取益州、北收汉中,势力暴涨到能和曹操掰手腕。孙权这时候肠子都悔青了——当年借出去的南郡,现在成了刘备北伐的桥头堡。更让孙权冒火的是,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后,派关羽镇守荆州,把江陵城修得固若金汤,水军战船在长江上横着走。东吴群臣天天在朝堂上吵:“咱们借出去的是钥匙,现在人家把整栋房子都占了!”

可孙权为什么突然翻脸要整个荆州?这里头藏着三个算计。首先是地理账:南郡的核心江陵城正好卡在长江中游,东吴水军想西进就得看关羽脸色。其次是安全账,关羽的荆州军团就像悬在江东头顶的刀,哪天刘备翻脸,顺流而下三天就能打到建业。最重要的是政治账,孙权发现刘备所谓的“借”根本是空手套白狼——当年说好取了益州就还,结果刘备拿下西川后装傻充愣,派使者说什么“凉州未定,荆州不急”,把孙权气得摔了杯子。



建安二十年那场“湘水划界”最能说明问题。孙权派吕蒙闪电拿下长沙、桂阳,刘备带着五万大军从成都星夜驰援,眼瞅着孙刘联盟要崩。最后是曹操拿下汉中逼得刘备让步,两家重新划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这看似解决了争端,实则埋下更大隐患——孙权发现刘备根本不想履约,所谓“借荆州”就是个无底洞。

说到底,孙权要的根本不是某个郡县,而是彻底拔掉刘备在长江中游的钉子。当鲁肃这个“亲刘派”去世,吕蒙接掌兵权后,东吴的战略彻底转向。他们趁着关羽北伐襄樊、后方空虚时,白衣渡江偷袭江陵,不仅夺回南郡,还把刘备势力彻底赶出荆州。这波操作看似背信弃义,实则是乱世生存的必然选择——在三国这个黑暗森林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回过头看这段公案,最讽刺的是双方都在玩文字游戏。刘备坚持“借的是南郡”,孙权咬死“荆州是整体”。就像现在夫妻离婚争房产,男方说只借了客厅,女方说整栋房子都是陪嫁。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乱世中的盟约就像沙上写字,潮水一来就没了。而孙权这个“套路贷”,终究是用实力让借条变成了废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