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发布
教师教育学部申报的创新案例
“以‘输出为本’构建课堂教学新范式”上榜
一起看看具体情况
2月7日,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正式发布,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红教授团队的《以“输出为本”构建课堂教学新范式》案例成功入选。自2024年9月中旬以来,中国教育报刊社面向全国各地和中小学校征集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共收到案例申报2089个。经严格、审慎的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十大类别、每个类别各10个,共计100个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北京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教育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单位申报的案例同样上榜。
构建以“输出为本”的
课堂教学新范式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赋能教育变革
以“输出为本”构建课堂教学新范式
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从未止步,但仍有部分课堂没能打破“以知识输入为目的”的教学范式桎梏,比如教师“满堂灌”、学生大量刷题、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等,究其根本,是由于缺乏触及教学范式层面转变的理念引领。
针对此问题,华师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探索,根据范式建构逻辑,基于对教与学流程的基本构成要素“输入-加工-输出”中“输出”环节的价值优先考量,提出了“输出为本”教学范式。同时,针对教师教学范式难以改变、顾虑改革风险等现象,构建了“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这一创新保障机制,进而以“输出为本”教学范式为理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等高新技术,研发了课堂教学测诊系统,以教育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范式变革。
据悉,该案例具有三个创新点。一是理念创新。“输出为本”教学范式是直面我国学生擅输入惧输出的现象而构建的新理念,倡导以学生能将知识输出应用于解决真实问题为根本目的,并围绕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提出了“输出是目的、输入为手段”“以输出倒逼输入”“以输出表现评价输入质量”等三大核心主张。
二是机制创新。针对影响教师教学范式转变动力的“价值感、效能感、安全感”三大心理因素,构建“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团队尝试以主题激发教师教学的价值感,引领教师明晰教学范式转变的方向和价值,过程中以微任务、微团队提升效能感和增强安全感,并构建“LOVE”模型(倾听、赋责、走访、共历)作为指引,倡导专家转变“隔空”指导姿态、深入实践场域,与一线教师共生共创,为有效激发教师转变教学范式的动力提供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三是技术创新。团队基于“输出为本”理念设计评价指标,并研发出全国首个教学行为AI测评工具,使新教学理念与测评反馈的内在逻辑保持一致,通过常态化与追踪式的测诊,持续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评价、推送针对性学习资源,有效推动教师教学范式从“输入为本”转向“输出为本”。
经过12年研究与实践,该成果已在全国12个省份、超过100所中小学应用推广,带动了多个区域课堂教学形态转型,形成了全学科全学段覆盖的典型教学案例,培育了一批以教学范式变革为主题的学术成果。
十二年不懈探索
推动课堂教学转型
华师将持续引领教育创新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来源丨教师教育学部
文案丨晏馨怡
摄影丨华南师大新闻社
部分图片由单位提供
执行编辑丨方晓璐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