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武汉一女教师,新婚后不久便怀孕。然而,当孩子出生后,丈夫竟然提出:“留下孩子,咱就分手!”说完便扭头走了。
女教师叫邹翃燕,是武汉一师范学院的老师,与丈夫新婚后,就怀孕了。
孩子出生后,一家人都很开心时,却被告知:“孩子宫内窒息,颅内出血,即使活下来,要么痴呆要么瘫痪。”
邹翃燕还没从生孩子的阵痛中缓过来,听到这样的消息,差点晕倒过去。
医生建议:“你才25岁,还年轻,可以再生一个。拔掉氧气就几分钟的事。”
一旁的邹翃燕丈夫也同意医生的决定。
然而,邹翃燕忍着剧痛,拒绝道:“不,我要孩子活着,不能拔管。”
丈夫拗不过邹翃燕,决绝地说道:“你要留下孩子,我们就分手,孩子你自己管,我不会管。”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邹翃燕看着远去的丈夫,内心满是失望。
可她转念一想:“只要我还活着,如果孩子傻,我就养一天算一天。如果不傻,我就要让他学习一项技术,能养活自己。”




抱着这样的决心,邹翃燕连续几天收到儿子5次的病危通知书,终于在孩子出生5天后,迎来了孩子第一声啼哭。
邹翃燕喜极而泣,孩子终于转危为安。邹翃燕给孩子取名丁丁。
但是,宫内窒息和颅内出血对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
在丁丁3个月大的时候,他还不能抬头,只能将脑袋耷拉在邹翃燕的肩膀上。
然而,邹翃燕在教丁丁辨别有颜色的气球时,丁丁能根据妈妈邹翃燕说的颜色,眼睛一直盯着气球。
邹翃燕惊喜,丁丁能根据自己说的颜色辨别不同颜色的气球。这说明丁丁的智力是正常的。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她赶忙带着丁丁去医院做智力检测,结果印证了邹翃燕的猜测。
这个消息给了邹翃燕极大的信心。只要智力正常,其他一切都好办。
因为脑瘫,孩子的运动神经受损,本该在7月坐,8月爬的年纪,但是,丁丁还不能坐,也不能爬。
在丁丁2岁的时候,他也不能抓握东西。
为了锻炼丁丁的运动神经,邹翃燕将学校的废纸带回来,让丁丁学习撕纸。
刚开始,丁丁连拿一张纸都拿不稳,慢慢地能将一张纸撕成两半,然后四半,八半。
丁丁在慢慢地改变,这让邹翃燕欣喜不已。
看到希望的邹翃燕,开始让丁丁使用筷子吃饭夹菜。
这让2岁的丁丁很生气,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后,丁丁烦躁地摔掉筷子,直接伸手抓,却被邹翃燕打了一下手。
丁丁疼得哇哇大哭,却还是听话地拿起筷子,一边哭一边用筷子夹。
一旁的奶奶看不下去,说道:“别学了,就用勺子!”
可是,邹翃燕坚持让丁丁学习用筷子。
因为她不想让丁丁长大后给人解释自己不能用筷子的原因,这会让丁丁一直处于自卑的状态。
邹翃燕转换方法,让丁丁先尝试三次夹肉,如果失败,就先奖励他一块肉。
用这样的方法,丁丁的抓握能力在慢慢变强,从不能掌控筷子,到用筷子把肉拨到碗里,再到用筷子叉肉。
丁丁在锻炼自己的抓握能力的同时,也在动脑子,这让邹翃燕感到很欣慰。
其实,邹翃燕也很心疼孩子。
在回亿这段情节时,邹翃燕还是忍不住流下泪水,她在采访中说:“丁丁吃了太多的苦。别的孩子认为是很容易的事,丁丁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可能还跟别人差很远。”
即使心疼孩子,邹翃燕也要让孩子自立自强。
邹翃燕知道如果自己不够狠,就会让孩子痛苦一生。
脑瘫孩子3-6岁时,是修复运动神经的黄金期。
邹翃燕当然不能错过。
从丁丁3岁起,邹翃燕白天上班,晚上就带着孩子去医院做康复,每两天一次,每次5元。
为了挣钱,她要做三份兼职,中午午休时间也要回家给丁丁做按摩,不论刮风下雨,四季更迭,邹翃燕都雷打不动得带丁丁去做康复。
有一次,邹翃燕迟迟不带丁丁去做康复,丁丁高兴得手舞足蹈找妈妈,却发现妈妈发烧40度。
这时,邹翃燕坚持顶着40度的高烧,带着丁丁去做康复。
武汉的天气雨雪多,即使他们摔得一身泥,邹翃燕和丁丁也总是准时站在医生面前。
看着他们辛苦的奔波,医生都常说:“这样的天气,你们可以不用来!”
但是,邹翃燕却说:“即使下刀子,只要你们开门,我们就来!”
“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就要做100%的努力。”这是邹翃燕说的话。
努力就有收获,丁丁的变化是邹翃燕坚持和努力的结果。
丁丁4岁多,走路不再摔跤,5岁多学会了跳跃,7岁,他成为了小学生。



除了行动说话稍微迟缓一点,丁丁与正常的小朋友没有什么区别。
丁丁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以660分的成绩考入北大。
在北大毕业时,凭借自己的能力,丁丁12分钟跑完2100米,连续不停游完200米的游泳。
这在平常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丁丁不靠老师通融,靠自己的能力,做到了。
丁丁还从北大法学院硕士毕业,一年后,又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还通过了美国的司法考试。



一个刚出生被判脑瘫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母亲邹翃燕的坚持,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能独立养活自己的人,他的成长离不开母亲邹翃燕多年的坚持和努力。
向邹翃燕点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