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深夜食堂里,总有方便面的一席之地。

但你可能不知道,每当你撕开一包方便面,有60%的概率来自同一个地方——河南。

这个中原大省,正在用一碗面串起全国人的舌尖记忆。



小米| 撰文

01/

中国人喜欢吃泡面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热门话题,“河南这个村的方便面你吃过吗”。

说的是焦作的西滑封村,这里是优质小麦高产区,年加工小麦35万吨、主产方便面的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就位于此。

双胞胎卡通封面、奥特曼集卡甚至是巧克力口味都是网友对斯美特方便面的儿时记忆。



很多80后、90后爱吃的不止斯美特这一个牌子的方便面。

方便面能煮着吃、泡着吃、干着吃,总之中国人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泡面。

虽然泡面是日本人最早发明的,但是生产和消费最大的群体却是中国人。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按国家消费总量来排名,中国依旧是全球方便面第一消费大国。

天猫平台曾发布的“泡面口味地图”则显示了南北方消费者在泡面口味上的喜好偏差。

泡面粉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偏爱海鲜类的清淡口味,北方则偏爱老坛酸菜。



泡面口味地图

试问,哪个人不喜欢吃泡面呢?如果不喜欢,那肯定是因为他没有吃过。

很多80后和90后的最早的厨艺尝试,一是烧热水,二是煮泡面,三才是西红柿炒鸡蛋。

02/

老版方便面都有啥?

70后和80后很多人对方便面的记忆是华丰三鲜伊面。

"能煮得半透明的只有以前的华丰方便面,现吃不到了,好怀念啊!"

" 我们70 后读中学时期的早餐,五毛一包,想当年爸爸整箱整箱买回来的,怀念华丰三鲜面的味道,怀念爸爸。"

" 我最深印象就是小时候疏堂妹的奶奶给我和堂妹煮华丰,超有滋味。现在味道就是和小时候不一样,老人家现在也去世了,再也找不回那个味道了吧 。"

天方可以说是河南现存方便面企业的鼻祖,是河南方便面企业第一个连续三年在河南电视台投放广告的企业。

犹记得90年代天方的广告,俩小胖子坐着飞毯,一边啃面一边竖大拇指,旁白说的是:“脆酥香,数天方,天方面,味真香”。



天方面研制于1986年,最常见的就是五块装一包的家庭装,上面写着“快食面”。黄包是麻辣的,蓝包是鸡汁的。煮面的时候磕个鸡蛋,可美;干吃也很好吃,超大一包,超满足。

1985年出现的北京方便面,又称南街村方便面,就是漯河临颍的南街村,漯河不愧是零食之都啊,承包了所有小时候爱吃的零食。

还有冠生园,在内地出生而且时间不详的冠生园,即使原公司已经停产换了别的生产公司再产也还是很多人想拼命追寻找回的味道。

冠生园那个老版的现在都已经绝版了,很多人还会记得,5毛钱一包,把冠生园干着吃,调料撒进去或者不舍得扔,夹在馍里吃。



在中国,方便面刚出来的时候,其实是奢侈品。

80年代,上海的益民食品厂和北京的方便面厂先后引进泡面的生产线,之后全国各地的食品厂跟着效仿,引进了百来条泡面生产线。

在那个需要粮票的时代里,一袋泡面要花两毛五,还要搭上一张二两的粮票。

小孩子们能够吃到泡面就能开心上好几天。

许多人一定还对那种拥挤的火车有印象,大家穿戴着绿色的帽子和统一的服装,在火车大厅里,人们背着蛇皮袋,大包小包的靠在一起,好不容易挤上火车了,泡面味、汽水味、汗臭味交杂在一起。

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蒸馍、煎托儿、油条这些带有手工色彩的传统礼物逐渐从走亲戚的篮子中淡出,只有月饼和果子这样具有典型节日色彩的礼物继续被保留。

方便面开始成为走亲戚礼物的主角。常见的方便面,牌子有北京、南德、白象等,一件(箱)大概24-30包,也就十几块钱,最贵的白象方便面也不超过20块。



那几年,不论什么节日走亲戚,方便面或独立担当、或搭配其它,总能“不辱使命”。有时就连去看望病人,也会拿一箱方便面。

小浣熊干脆面开创了干脆面的江湖。他可是风靡全国,大家吃小浣熊都为了集水浒人物卡,不知道谁集齐了呢?

与小浣熊干脆面一起爆红在同一时代的白象方便面,白象现在也成了河南方便面的领军品牌了。



03/

90后关于方便面的记忆

更多被90后所熟悉的应该是河南产的北京方便面。

北京方便面真的红,一直红到大江南北,一直到现在,依旧是一块钱一包,还是老味道。

现在的小朋友吃惯了火鸡面、yumyum和日清,可能会觉得北京方便面煮起来很软,口感也不好。

可是,打上鸡蛋和放上一根火腿肠,那种味道真的让80后和90后很怀念。



说实在的,白象大骨面是唯一我觉得能跟康师傅抗衡的方便面。是真的很好吃,无论调料还是面,都能做到平衡大众口味。

很多90后上学时候的回忆,一个是魔鬼辣面,一个是小豫竹。



魔鬼辣面是斯美特旗下的思圆系列的,这个方便面火起来一是因为便宜,我记得当时很多泡面都已经两块了,但它还是一块五。

二是因为辣。当时魔鬼辣面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火鸡面。有一个经典的吃法是,把方便面袋撕开,然后把面袋直接放在搪瓷缸子里,倒上热水泡着吃。

小豫竹是现在大豫竹的1.0版本。现在的豫竹是大豫竹,那时候小豫竹是5毛钱一包,没有不喜欢吃小豫竹的同学,有时候一天能吃两三包,小豫竹干吃是真的好吃。

后来就出来了大豫竹,当时大豫竹刚出来的时候,小伙伴们都很排斥,因为大豫竹没有小豫竹好吃。后来,小豫竹就渐渐消失了,只剩大豫竹,就是现在我们吃的豫竹。

豫竹真的是河南地区限定方便面了,焦作市方便面厂荣誉出品。

厂区隶属于博爱农场,在华北最大的人工竹林里,所以叫做豫竹。厂子1984年建成投产,真是老资历,突然对豫竹肃然起敬。

04/

无法割舍的泡面情

说起豫竹,你知道不,因为河南的粮食产量高,所以河南生产的方便面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

河南的副食品生产能力超级强,不仅是方便面,河南以一省之力生产了全国85%的速冻水饺、75%的汤圆、50%的火腿肠和33%的方便面。

在临颍县,一个"方便面宇宙"正在悄然成型:

半径50公里内,你能找到面粉厂、脱水蔬菜基地、调味包工厂、包装印刷厂,甚至连叉车物流都形成专门配套。

这里每天有8000吨面粉被加工成面条,2000万包方便面下线,相当于每秒钟就有231包方便面诞生。

这种"半小时产业圈"的效率,让河南的方便面成本比全国平均低15%。

说回方便面。因为方便和便宜,泡面在中国已经成了不同的标志,多了不同的含义。



几乎所有人在旅途中都会选择泡面,一碗泡面,安慰旅途胃。

也是因为泡面的便宜,多少人穷困的时候、奋斗的时候、加班的时候,一碗泡面,就成了辛苦的注解。

而泡面也是一种跨越阶级的食物。你说他便宜吧,但谁还没吃过泡面呢,谁又能拒绝泡面?

泡面恐怕是唯一一种吃多了腻,但永远都会吃下一次的东西。

其实我们怀念的不是方便面,是那些藏在记忆里,好像一包煮北京方便面滴上香油,就能回去的美好时代。

(图片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