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真是昏招频出。

先是二到无穷大的保密宣发,后是于冬破防,折腾了一圈没掀起什么波澜,片子反而成了炮灰,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蛟龙行动》的前作《红海行动》里非要加核原料那段,我国过去维和。

然后直接抢走核原料,明晃晃地参与别国内政,又有海政参与,自然认为代表的是国家的意识形态。

可这与我国经常在国际上表明的立场相悖,导致上边跟好多国家道歉,到了《蛟龙行动》,国家根本不搭理博纳了,博纳也没能请来海政要求的演员,所以在创作上与《红海行动》相比大打折扣。

本以为博纳会反省,谁知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国内观众已经对主旋律有些审美疲劳了,何况《蛟龙行动》不但没做好主旋律+类型化,还有些春秋笔法,明里暗里的黑主旋律。



张涵予饰演的潜艇长外强中干,别人口中的他很厉害,可他的很多决策都不靠谱,都造成了重大损失,副艇长李晨的话充耳不闻,让其没有存在的价值。

所有人在深海命悬一线等他指示,他却吹起了口琴,然后一下子莫名其妙的燃起来了,插曲很突兀的进场了,困难就被克服了,学《无间道2》学了个寂寞。



反派的行为也毫无逻辑,看不出动机是啥。

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整出那么大动静,又是叛国又是勾结还有毁灭级武器,为的是伪装成自然灾害破坏亚太地区的安全。

可他们这么做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因为钱?片中没提,因为要阻止发展中国家发展?片中也没说,敌人好像凭空而来,片面且工具,想阴谋论都解读不起来。



林超贤的这个系列人类不是主角,人类锦上添花,可《蛟龙行动》中的人类反倒起到了反作用,人不可靠,其他部分也半斤八两。

场面做的很大,看的出来花了大钱,但嘛用没有,紧张与危机的只有快节奏的配乐,观众并未从中感受到,可见在叙事上出现了大问题。

重点模糊,中心不明,情节分配不合理,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讲对抗吧没什么对抗,说强大吧看不出强大,还非要按照港式警匪片逻辑在军旅片中安排一个刺头主角,与某人有仇,水火不容,最后冰释前嫌。

拍的好也就罢了,关键所有剧情都很赶,戏内千钧一发,戏外波澜不惊,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该片保密成功了,至少看完之后没有任何记忆点。



你以为光这样就完了?当然不是。

片中一通狂轰滥炸,结果不知所谓,没有半点人物弧度,空间调度差的要命,让人怀疑这跟《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是不是同一个导演。

短短几年,叙事虽不是林超贤的强项,怎么连技法都退步成这样,三秒一小晃,五秒一大晃,理解林超贤为了真实感,为了全方位展现核潜艇的心情。

但不能从头晃把到尾,忽略了观影体验,明明有其他方式,如远景接全景再中景,有些部分特写侧重,利用景别不同照顾观众的眼睛,可导演偏偏选择了把观众晃的晕头转向,得不偿失。



为什么红海与蛟龙的差别比东非大裂谷都大?

因为主创的初心变了,《红海行动》是制作一部优秀的战争片,《蛟龙行动》是如何利用前作的口碑将利益最大化。

这就导致急于求成,什么都求快,求猛,快到不好好打磨了,快到角色全部扁平化,猛到不讲究逻辑,猛到只追求视觉过瘾,可却失去了第一部的核心,那就是动作与故事,《蛟龙行动》恰恰少的就是剧情。



哪怕于冬再怎么愤怒不甘也无济于事,逆袭不存在,是你们的目光短浅毁掉了这个IP,说再多为重工业中国电影出力也打动不了观众和院线了。

院线要赚钱,你不行,观众要好看,你不行,再加观众有一定的觉悟,坚决完成保密任务,你又有什么资本大卖呢,不大卖不正好不泄密了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