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
第1遍,就是正常的看,这没啥可说的。第2遍,是因为我看到很多人对这部电影不感冒,我感到很费解,我又去看了一遍,看看到底是我错了还是谁错了。看完之后竟然对这部电影的好感度加深了。第3遍,是因为我想写一篇小作文,有些细节需要核对和确认。
应该说,第2遍和第3遍都是带有一定的任务去看的,但有一个细节我必须分享,我在看第2遍和第3遍的时候都是认真的从头看到尾的,观看过程中思想没有走神。
这说明,虽然第2遍第3遍的起意是要完成任务,然而观看的过程却是全部的投入。
这再一次说明了,这部电影对我很有吸引力。
看了三遍,我应该有发言权了,我确定我跟很多人对这个电影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正所谓汝之砒霜,我之蜜糖。
当然我也跟很多人的看法一样,因为有很多很多人跟我一样很喜欢这部电影。
比如网上议论比较多的吹口琴那一段。故事的背景是潜艇在激战中意外撞山,损毁严重,爆炸声和各种颠簸不时传到指挥室,核反应堆的温度也飙升,核潜艇有彻底损毁的可能,全艇官兵有全军覆没的可能。这个时候大家非常焦虑,甚至说有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张涵予饰演的艇长的动作出人意料,因为他开始吹口琴。
我认为这是全剧当中非常精妙的一种设计,因为在那种情况下需要稳定情绪。怎么稳定情绪?过去影片的设计往往是指挥员大喝一声,要求大家镇定。蛟龙行动的设计是用一段口琴声让人恢复平静,在平静中建立信心和冷静。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超而又灵活的指挥艺术,而且很有新意。
这不正是我们的电影需要的吗?
在终南剑客老师邀请王强老师、张涵予老师、杜江老师,以及蛟龙行动核潜艇原型艇艇长杨艇长参加的直播中,我就这一件事情留言了大约四五次,反复强调这是全剧中设计最精妙的一个环节。
这是真心话,如果不是真心话,我没必要留言四五次。而且我的总留言次数并不多,我主要是就这件事情进行了多次留言。
我们再说议论比较多的佟莉牺牲的那个瞬间。有人不满意故事没有在她牺牲之前认真交代她是个女战士,让人觉得有点乱。
一般来说,拍这样的电影,由于大家都穿着同样的服装,不好识别人物,通常就要用一些刻意的手法,对不同的人物进行刻意的交代。
然而,蛟龙行动确实没有这样做。我在看第1遍的时候也没有很好的注意佟莉是一名女战士。我记得,起初就是有点纳闷,怎么一战士取了一个像女人一样的名字。
在佟莉深陷绝境很可能牺牲的那一瞬间,镜头给了一个小特写,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个女战士。
那一瞬间,我立刻眼眶就湿润了。因为,通常,战争应该是男人的事。
那一刻,难道不是佟莉这个女战士形象迅速升华的瞬间吗?
我们的海军女战士就是这样,在水下几百米的地方,跟男战士一样,生活、战斗、牺牲,这难道不让人动情吗?
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不在于事先反复强调她是个女的,而在于一开始就把她当成男人。这不是没有人性,而是当代中国女军人的真实处境。因为子弹和敌人是不区分男女的。——这是没办法的事。
还有什么手法能够比这更真实,更能表现女战士的伟大和战争的残酷?
当我看第2遍和第3遍的时候,我关注了有些细节,其实影片是做了很多一闪而过的交代的。
我相信这是一种刻意的安排。这种手法不落俗套,在最后一刻直接撞击人的心灵,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撼。
影片中还有一个让我动情的细节:当进水口因为撞山被石头堵塞,需要爆破,而当时潜艇深度极深,需要两人作业,全艇上下几乎找不到第二个有深水作业经验的人。
这时候,有一个人平静地说“我上。”他是谁?他是副艇长周培林。
那一刻我泪目了。
我承认,我泪目的原因之一是,这个人是全艇排名第二的指挥员。
我想起了我军的一个传统:身先士卒。
记得在很多关于革命传统题材的战争片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桥段,上级指挥员用严厉的口气命令下级指挥员:坚守在指挥岗位,不准冲到前线。
因为我军的传统是指挥员先上,战士跟上。我军指挥员的口头禅是“跟我上”,而敌军的的口头禅是“给我上”。一“跟”一“给”,天壤之别。
蛟龙行动中,我又看到了我军的这个光荣传统。危难时刻,副艇长主动请缨。
他提出这个要求的同时,把挂在脖子上的一个小物件取下来交给艇长赵启航。那是启动核动力的钥匙,两把钥匙同时启用才有用。交出这把钥匙,是没打算回来再拥有它的。
那把钥匙是什么?是权力。
那一瞬间,副艇长周培林的动作有三个含义:交权,舍命,上前线。
这是我军指挥员的本色。
有这样的指挥员,自然会带出不怕死、不惜死的兵。有这样的指挥员和战斗员,我军才能无往而不胜。
在影片中,也正是因为周副艇长的这个选择,才消除了潜艇面临的一个巨大威胁——炸开堵塞进水口的巨石。
当然损失也是巨大的,因为和副艇长一起完成这个任务的老丁牺牲了,周副艇长受伤。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这个任务的艰巨和危险。
在影片中,像这样值得品味而动情的细节很多。
我承认,我的感觉确实和很多不赞成《蛟龙行动》的人不一样。
当然,我的感觉也和很多人一样。因为我之所以写这篇小作文,是有很多朋友的敦促。
有一个朋友这样给我留言,极其具有代表性。
他说:老师,我好着急呀,我不赞成那些反对《蛟龙行动》的言论,可是我不会写作文,我也不会说,我有话说不出啊!你能不能百忙之中写一篇文章,把我们心中所想说出来?
我看了这个留言,毫不犹豫地给他回复:行,您的这个秘书我当定了。
于是,我在出差的旅途中,再一次寻找旅馆周围的电影院,又看了一遍影片,又全程围观了终南剑客老师的直播,听了蛟龙行动原型人物——中国战略核潜艇艇长杨艇长,以及王强老师、张涵予老师、杜江老师在终南剑客老师的直播中的讲解,于昨晚做了些许的整理,于今天早上8点开始写这段文字。
这篇小作文的草稿写到这里,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是8:57,按照行程计划,我最多还有三分钟的时间就必须要出发,去赶10:09的火车。
我给助理说:改签车票吧,我这篇作文要紧。
助理说:终点那边的朋友都还等着在。他们下午到车站接您,晚上还要一起吃饭。
我说:辛苦你一一打电话,一一道歉,我这边确实有要紧的事走不开。
接下来,我要修改文稿,然后朗读文稿,然后剪辑音频,然后交给做视频的小伙伴制作视频,然后我审核视频,然后再请发布的老师在各平台发布。
这样一趟下来,我肯定要取消原定的今天所有安排。
但我觉得值。
我觉得遗憾的是,我这篇作文写晚了。那么就让我这样弥补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