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哪吒2之魔童闹海》的大卖让很多观众都感受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不过也有其他类型电影的没落,《封神2之战火西岐》和《蛟龙行动》就是如此,票房口碑都没有达到预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从15年上映《战狼》,再到后面的《湄公河行动》,然后就是《红海行动》,再到前两年的《长津湖》系列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和口碑,也打开了大家热血的爱国情怀。
然而本次春节档上映的《蛟龙行动》却一反常态没有达到预期,票房口碑更是达不到《哪吒2》的一半。很多观众看完后都觉得没有什么新颖,感叹只不过看了一场中国各种高科技宣传片而已。
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什么现在热血爱国片卖不动呢?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国家强大带动爱国电影爆发
大家这几年都普遍感觉到国家强大了,辽宁舰、福建舰、四川舰、运20、六代机等等都相继出现,网友都调侃这几年就像下饺子一样的科技爆发。
还有就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也是从先前的默默忍受到现在的反制措施,态度也是越来越强硬起来,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大的原因。也因为这样才诞生出很多爱国热血的电影作品。
吴京《战狼》系列就是我国撤侨事件的改编而来,《湄公河行动》也是展示我国面对金三角船员被杀事件,《红海行动》也是撤侨事件改编二来,另外还有《流浪地球》系列都是如此。
人们在感受到国家越发强大的同时,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这些高科技爱国热血电影,才会去为这些电影买单。
为什么现在卖不动了?
电影市场和其他所有的市场都一样,观众都会有审美疲劳,也是会越来越较真、越来越要求严格。
刚开始《战狼》《流浪地球》《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观众都因为新鲜感和爱国情怀去观看,但在经历了这一波洗礼后观众对于影片质量也希望越来越高,如果还是仅仅以爱国情怀来希望观众买单的话,已经行不通了。
就拿《蛟龙行动》来说,我也去看了这部影片,看完之后也是感叹我国各种高科技越发强大,简直就像是一场高科技宣传片,核潜艇、机器狗、飞行器等等,但这些我们已经知道了,也在各种渠道上看到过,再次在影片中看到只会觉得好,不会像以前那样觉得震撼,我们更在意的是影片本身质量。
就如同《哪吒2》一样,也是从《哪吒1》“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哪吒2》“反抗霸权的斗争精神”,这是一种升华。完全不影响影片本身的质量,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包括电影里“玉虚宫”隐喻“白宫”,“无量仙翁”隐喻“美国为首的自由灯塔”,“天元鼎”美元符号,“神仙牌”隐喻“美国绿卡”等等,都是观众在看完之后讨论出来的,而不是强行塞进去的。如果《哪吒2》一味强调这些,那也达不到现在的傲人成绩。
总结
多年前有这么一个现象:好莱坞是中国电影的向往,只有李小龙、成龙、李连杰这些功夫巨星成功闯入;后来因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好莱坞为了迎合中国市场,好莱坞电影中的各种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发展到后来观众越来越厌恶的地步。
这都是双向的奔赴,刚开始观众会为了新鲜感爱国热血电影买单,但如果还是一味的这样,最终被市场和观众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