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希腊“读点活书”

1933年9月底,罗念生从美国乘船到达比雷埃夫斯码头,开启了他在希腊一年的游学生活。日后在回忆起1933-1934那一年的经历时,他提示同胞“应该有人去念一点活的书回来”。自19世纪后半叶始,古希腊的历史在考古学家的发掘下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迈锡尼、克诺索斯、德尔菲、奥林匹亚等不再只是一个个地理的名词,而是历史发生的现场。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的结合,让历史重新具有了生命。

本栏目将围绕考古遗址发掘、文献记载传统带领读者走进历史现场,读点活书。此外,还兼及希腊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为当前的中希文明互鉴助力。

主持人:张绪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学术发展部主任

专栏文章均为《中希时报》 独家约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希时报

希腊的魅力‍‍‍‍‍‍

张绪山‍

希腊之美,在于爱琴海的婀娜和飘逸。碧波荡漾的爱琴海赋予了这块土地以独特的韵律和灵性。爱琴海是造物主对希腊的恩赐,显示了她对希腊的钟情和厚爱。如果说希腊半岛像一位张开双臂的少女,那么,爱琴海上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就是一颗颗散落在少女身边的璀璨的珍珠。蔚蓝的天空下,温婉多情的少女向妩媚多姿的爱琴海展开欢迎的双臂,一碧万顷的爱琴海托着无数玲珑别致、晶莹剔透的珍珠,奉献于美丽少女的面前。


图源:incredible crete

爱琴海的旖旎风光令人陶醉。在明媚的阳光下,乘坐白色的游艇游弋在爱琴海上,放眼望去,远方的大海与蓝天连为一体,“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色令人赞叹;坐在甲板上,深深地吸上一口海风吹来的清凉、湿润的空气,整个身心都感到彻透的清爽与惬意;海鸥在寥廓的海面上振动翅膀,在游艇周围上下追逐,形成众生竞自由的活泼景象;有时又一动不动,完全靠伸展开来的翅膀滑翔前行,看上去似乎凝固在空中。天地万物的和谐,让人情不自禁地纳罕于造化的神奇。

游艇逐渐驶近小岛,游客看到的是另一景象:绿色的海岛上,星布的房屋和两层小楼依坡而建,错落有致;被诗意的人们刷成洁白、浅红或天蓝,与碧海蓝天融为一体,高雅而圣洁。登上码头,沿着石块铺成的一尘不染的小巷走近民居,映入眼帘的是别致的小院,蓝色的小门和衬着白色窗帘的百叶窗;院中的几株结满果实的葡萄藤形成一个天然的凉棚,凉棚下几把舒适的藤椅和一张桌子,一位老人在喃喃自语,又像是与怀抱的小猫说话,有时又见几位老人在怡然自得地聊天,偶尔会有一只小狗在不远处懒洋洋地打盹儿。每天早晨,那似乎千年不变的小教堂的钟声准时敲响。伴随着清亮的钟声,爱洁净的主妇们默默地将本来很干净的阳台护栏拂拭一遍。随后一切又恢复到平静中。在这平静中,偶尔传来舒缓、悠扬的民族音乐,更增加了整个小岛与世隔绝的静谧氛围。


图源: visit greece

然而,爱琴海岛屿上沙滩浴场却是另一种景色。在这里,澄清的海水像脉搏一样有规则地冲上岸边,然后又缓缓地退去,为人们留下一个平滑如砥的沙滩。身着比基尼的青年人,赤着脚悠闲地漫步于海水湿透的海滩,抛下身后一串串醒目的脚印,或三三两两地嬉戏于清澈见底的海水中,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倦怠者则在一处遮阳伞下,铺一块大浴巾,安闲地躺下来,闭上眼睛养神,或者翻开背包里带来的一本杂志、书籍,悠然读来,让身体和心灵俱归自然,尘世不再喧嚣。在碧水蓝天下的海滩上,各色遮阳伞犹如一朵朵斑斓的蘑菇,让人感到尘世的可爱和秀丽。


图源:Marathon Municipality

在希腊的海滨与岛屿上,可以欣赏到世界上最美丽的日落。傍晚,太阳逐渐西落,蓝色的天空慢慢变得浓重。在落日的余辉中,海岸边那郁郁葱葱的橄榄树和大片的柑橘树在微风中不断晃动,婆婆娑娑,让人有一种身处梦境的感觉;广阔的海面被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由原来的碧蓝变为金黄,再变为葡萄酒的深红。此情此景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笔下那“酒色的海面”的诗句。

然而,如果不是与她的辉煌的文明相伴,希腊就不是真正的希腊,她的天然美景也将黯淡失色。希腊,一个富有诗意、古色古香的名称,即使你离她千山万水,提到它,也会立马想到那充满奇幻异彩的神话传说;而真实的希腊,对于来自远方的客人而言,无论你在任何地方,不仅能耳闻那传诵数千年、让人心醉神迷的优美神话,而且能饱览与宙斯、波塞冬、阿波罗、雅典娜、阿芙洛狄忒等神灵相关的历史遗迹——那是世界文化组织承认的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传说中的这些神灵与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性情,让人体悟到一个充满悲喜哀乐、神人一体的古希腊的世界。

当然,希腊这片国土的魅力还在于她孕育的文化巨匠,那些曾在人类文明史册上留下璀璨华章、至今仍熠熠生辉的名字:荷马、希罗多德、修希底德、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希波克拉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爱斯奇里斯、阿里斯托芬、菲迪亚斯……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让后人领略了群星闪耀的古希腊文化天空的壮观景色。如果没有他们,人类文明的天空肯定要暗淡许多。历史的沧桑虽然抹去了昔日辉煌文明的真实面貌,但历经磨难而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仍然可以使人们依稀领略到那个伟大文明的迷人风采。气势磅礴的帕特农神庙,雄伟壮丽的宙斯神庙、阿波罗神殿和波塞冬神庙、德尔菲神谕所、充满活力的奥林匹克运动场,以及无数让后人叹为观止的大理石雕像,使人们想见古希腊人喷薄的天才。


图源:visit greece

希腊的魅力还展现在这个民族创造的生活艺术上。希腊人自古就是热爱生活的民族,他们几乎是凭着本能领会了生活的真谛,使生活处处表现出一种简朴、淳厚的美感。在这块土地上,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春风得意的成功人士,还是失意的落魄者,都不会因大喜大悲忘记享受“生活”;对希腊人来说,人世间的“悲”和“喜”都是命运的一部分,应该以平常心去对待,我们从希腊人那里看到的,似乎永远是“从容不迫”的生活。2004年雅典承办奥运会,国际社会对希腊人的场馆建设速度表示担忧甚至不满,但希腊人似乎并不介意,仍然我行我素,不为所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希腊人最终以出色的组织工作和近乎完美的艺术方式向世人奉献了一次充分体现古代奥林匹亚精神的运动会,既没有辱没奥林匹亚故乡的伟大声誉,也没有辜负国际社会善良人们的殷切期望。在当今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为“现代化”的快节奏所胁迫,难得片刻喘息以回味人生百味的今天,希腊人尚能保持其祖先“从容不迫”的生活方式,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一种魅力?


图源:visit greece

希腊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精通生活艺术的民族。古希腊人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性格几乎像基因一样顽强地保留下来,留给了他们的子孙。有人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小故事:一位旅游到此的美国人,遇见一位希腊渔夫将捕鱼的小船停在港湾中,坐在海堤上钓鱼,便问道:“你为何不用船捕鱼而在这里钓鱼呢?”渔夫说:“我昨天捕的鱼已经足够几天用了。”“你可以捕更多啊!”美国人说。希腊渔夫满脸不解:“捕更多的鱼做何用?”“可以卖掉换钱啊!有了钱你可以换一条大船。”渔夫更不解了:“换大船干嘛?”美国人见渔夫不开窍,便引导说:“有了大船你可以捕更多的鱼,开一个渔业公司,然后赚更多的钱!有了钱,你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渔夫默不作声盯着鱼标,不再理会那个喋喋不休的美国人。看到渔夫不开窍,美国人有点恼火,问:“难道你不想做你想做的事吗?”“我自然很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希腊渔夫回答。“那么,你想做何事?”美国人问。“坐在这儿,安静地钓鱼!”希腊人冷淡地回答。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没有考证过。不过在我看来,这位美国旅行者的态度确实很真实,它是典型的美国人的生活观;希腊渔夫的态度确实也很真实,以我在希腊生活多年的感受,我相信它就是希腊人普遍持有的真实的生活信念,而非渔夫个人所独有。


图源:destination piraeus

在我看来,希腊渔夫虽然没有刻意追求生活的哲学,但他本能地领悟到了生活的本质。这种生活态度透出的淳朴的美感,让人想起碧绿的荷叶上抖动的水珠,那样不事雕琢,浑然天成,晶莹剔透。作为现代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文化,也许可以像珠宝店的橱窗一样向人们展示它琳琅满目的珠宝,但希腊文化却是一座永远挖不尽的宝矿,在这个宝矿中发现的任何凝聚着古希腊人智慧的物件——一件微不足道的残缺的生活用品,一件不起眼的小动物雕像——都会令人产生一种浑身颤栗的惊喜,因为它展现出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透出一种拙朴、自然的魅力。这种堪与造化媲美的魅力,足以让现代社会体会到“大旱逢甘霖”的快意和美感。现代都市生活的喧嚣,已经使大多数人心灵的清泉因远离自然而逐渐干涸。希腊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任何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以窥其堂奥的。对于所有好奇而敏思的人们,这一切难道不是一个永恒的诱惑吗?

作者:张绪山教授,1991年至1998年留学希腊,先后就读于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语言学院和艾奥尼纳大学历史考古系,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