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票房榜首到现实世界的"网红打卡",《哪吒2》掀起的热潮似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截至2月8日,这部春节档"黑马"已突破67.922亿元,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但随之而来的,是可可豆动画公司不得不面对的"意外考验"。
凌晨两点,成都高新区的街道上静悄悄的。几个工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尊哪吒雕像装上货车,这个曾经守候在可可豆动画公司门口的"网红打卡点",悄然开启了它的"搬家之旅"。就在几小时前,这里还挤满了举着手机、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的粉丝。
"我们真的没想到会这么火。"可可豆动画的一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最初在公司门口放置哪吒雕像,只是为了增添一些艺术氛围。谁知这个决定,让公司大门瞬间变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从早到晚,都有络绎不绝的粉丝前来打卡,甚至还有人从外地专程赶来。
有趣的是,这股"打卡热"还催生出了不少有趣的现象。有粉丝专门组建了"哪吒打卡群",交流各个打卡点的体验;也有人自制各种同款道具,只为拍出最像的还原照;更有人干脆带着全家老小来"朝圣",把这里当作亲子游的必选景点。
再这样下去,恐怕饺子都不敢正常上下班了,慌的一比!
随着打卡人数激增,公司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了影响。有员工反映,每天出入公司都要穿越"粉丝长龙";会议时经常能听到外面此起彼伏的喊话声;甚至有热情过度的粉丝试图翻墙进入公司内部,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粉丝开始在公司门口举牌"催更"《哪吒3》。"其实导演饺子早就全身心投入到新作品的创作中了,"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但过度的关注反而会影响创作节奏。"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不得不做出了搬走雕像的决定。但这个决定本身又引发了新的讨论:把文化IP符号变成"打卡经济",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何在粉丝热情和创作空间之间找到平衡?
事实上,《哪吒2》的成功并非偶然。这背后是整个成都动画产业链的崛起。从特效到配音,从制作到发行,一个完整的"成都系"动画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可可豆动画CEO刘文章曾说:"我们想做的不只是一部电影,而是要打造一个能持续产出优质作品的创作平台。"
正是这种坚持,让《哪吒2》成为了一个现象级作品。影片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突破了国产动画的天花板,更在故事内核上击中了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点。"相比第一部画面更加精美了,虽然剧情和传统不一样,但对年轻人更有启发。"一位70岁的观众这样评价。
如今,随着哪吒雕像的搬迁,这场"打卡风波"似乎暂时告一段落。但它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深思:在IP文化盛行的今天,如何在商业价值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粉丝热情既能助力作品传播,又不会干扰创作环境?
或许答案就藏在可可豆动画的一贯作风中:始终专注于作品本身,用实力说话。正如技术开发总监黄功所说:"《哪吒2》就像一个奥运村,吸引着全国最优秀的动画人才。而真正的创作,永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随着雕像被搬到园区广场,这个"网红打卡点"总算找到了一个更适合的安身之处。而可可豆动画的创作团队,也终于能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继续他们的创作征程。毕竟,比起爆红的喧嚣,他们更在意的是如何创作出下一部能打动人心的作品。
这场"搬家风波",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艺术创作,永远需要在喧嚣与宁静之间找到平衡。而对于可可豆动画来说,暂时"藏起来"的不只是一尊雕像,更是为下一次惊艳蓄力的决心。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