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动力车间,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以青春为笔、汗水为墨,在一线“大熔炉”勾勒着属于自己的逐梦蓝图,向着成为“电之光”大步迈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厂房的窗户,张振已经开始穿梭在错综复杂的电气设备之间,开始了一天的巡检。
他脚步沉稳,眼神犀利,所到之处任何细微隐患都无处遁形。配电柜前,他熟练地打开柜门,逐一检查仪表数据、线路连接,测温枪掠过每一条线路,查看温度是否异常,仿若一位经验老到的医生在为患者听诊治疗,凭借多年练就的敏锐直觉,确保电力系统的“心跳”平稳有力。
年轻的小张怎么这样有经验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小张师傅的身影啊!小张正跟在王敬伟师傅后面边看边记呢。从他努力的样子,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也会成长为王师傅那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张振(左)跟师傅学习
回想小张刚踏入车间时,面对高大的配电柜和密如蛛网的线路,眼中满是懵懂与好奇,却也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为了掌握基本功,他成天跟在师傅身后,像块海绵一样全力汲取知识。师傅检修时,他目不转睛地观察,双手还不自觉地模拟操作,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各类电气参数、故障案例和维修要点。
而现如今,小张已成长为班组的工段管理员,在工作中的他可以独当一面。工作之外,他也不忘给自己“充电”,如今的他,已是一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张振(中)与同事在一起
用脚步丈量成长
由于工厂110kV变电站两组外部进线均为T接方式,两组进线长度与线路负荷组成差异大。为防止树木、鸟类引起短路等危险影响供电质量。电气修理工需定期进行外部线路的巡视、检查。
晨曦微露,电气修理班的师傅们已准备好装备,向沿线的山里进发。
山路崎岖蜿蜒,荆棘丛生,如遇到较大的树枝障碍物,还需砍刀开路。行至平缓开阔之处,徐世林拿出望远镜,顺着架空线的走向,逐一排查绝缘子是否有破损、放电痕迹等问题。同时,利用红外探测仪测量端子处温度是否异常,一旦发现隐患便迅速记录,标注位置,同时上报维修。
徐世林开展户外巡检
他们用脚步丈量着线路,用坚守保证生产稳定可靠,徐世林也在这陡峭的山坡上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
起初,简单的线路连接都让他手忙脚乱,电线似乎不听使唤,几次尝试才勉强接通。可他不气馁,休息时就独自在废旧设备上反复练习,直至手指被磨出茧子,动作愈发娴熟精准。
2024年底,徐世林在楚雄州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楚雄州技术能手”,在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优胜奖”。
工作中的徐世林
值班电工“别样”精彩
车间里来了个文艺青年,名叫陈奇思晗,大家都亲切称呼他为大汗。他看起来身形矫健,多才多艺。
从值班电工做起,设备突发故障的告警声,就是他的冲锋号角。时刻紧绷神经,他总是第一时间疾步奔向故障点,迅速复位故障,并及时处理和上报。
他埋首于电气图纸,钻研新型设备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在他眼中,车间电力系统是与时俱进的技术丛林,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为生产保驾护航。
陈奇思晗(右一)在学习
另一方面,他的工作生活满是缤纷色彩。在新时代的浪潮里,他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凭借能说会道、妙语连珠开辟了新的赛道。他积极参加各类品牌宣讲、市场营销、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为品牌发展助力。
在云南中烟第一届直播人才岗位技能竞赛中,陈奇思晗荣获主播赛道一等奖,并获“红塔集团技术能手”称号。在红塔集团“服务品牌 我来讲”品牌宣讲比赛中,荣获“2024年度红塔集团优秀品牌宣讲师荣誉称号”。
进行品牌宣讲的陈奇思晗
作为电工,他们全天待命,每当夜幕降临,各配电室灯火依旧,伴随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汗水与坚守,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在平凡的岗位上雕琢非凡梦想,向着未来,持续奋进。
(图片由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 王海授权提供)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