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桥出生于1914年,安徽省霍邱县人。青少年时期,陈鹤桥追求进步,向往真理,革命的种子也在他心中慢慢萌芽。1931年,17岁的陈鹤桥加入了共青团,次年,他参加了红军。1934年,陈鹤桥转为正式党员。



参加红军之后,陈鹤桥先后在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以及红二十五军战斗,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1934年11月,陈鹤桥跟随红二十五军参加了长征,长征期间,他主要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积极印制各种文件、宣传单以及捷报等,扩大红军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陈鹤桥还努力参加学习与军事训练,政治文化水平迅速提高,逐渐成长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优秀干部。

1935年秋天,陈鹤桥跟随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此后他被编入红十五军团,参加了东征、西征以及直罗镇战役,巩固与发展了陕北根据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鹤桥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工作,他一方面积极培养抗日军政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改善办学条件。

1943年,陈鹤桥被调到冀鲁豫根据地,担任了北方局秘书处处长,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务,上任之后,他参与领导了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那段时期密切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力量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陈鹤桥担任了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中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务,任职期间,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到党建以及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当中,在干部配备、选拔、培养以及整军、整纪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提高了广大官兵的思想意志与觉悟,为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陈鹤桥参加了西南战役,西南解放后,他留在当地工作,担任了西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5年授衔时,陈鹤桥被授予少将军衔。此后陈鹤桥担任了昆明军区副政委、通信兵政委等职务,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身我军的各项建设当中。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陈鹤桥也受到冲击,被诬陷为“篡夺通信兵领导权”,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时间长达9年,直到1975年才重新复出。那段时期,陈鹤桥始终保持着一个党员的铮铮铁骨,与造反派进行了不懈斗争。

复出之后,陈鹤桥被委以重任,进入二炮,担任了二炮政委。二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任后的陈鹤桥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努力排除“四人帮”对二炮工作的干预,团结广大干部,抵制“四人帮”的破坏。同时,陈鹤桥也十分注重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战备训练以及科学技术工作,为二炮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因工作出色,他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在担任二炮政委后7年,也就是1982年,陈鹤桥主动退居二线,退居二线之后,陈鹤桥积极协助上级做好二炮新的领导班子的选配工作,同时,他也力所能及地为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与现代化建设献言献策。2008年,陈鹤桥因病去世,享年94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