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22日,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情况危急,可是陈士榘与唐亮领导的部队,在鲁西南作战并不顺利,还多次遭遇敌人的打击,而后刘邓首长就针对这件事给予了他们严厉的批评。要知道,这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而军委也对陈毅与粟裕进行批评,并且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就是这支部队能不能策应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任务。


如果从理论上来看的话,华野在七月进行分兵的时候,就是针对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作战,尤其是在中野面临困境的时候,华野分出来的部队应该是受刘伯承来调遣的。因此,在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刘邓两位首长不会对华野进行严厉批评的。可是刘邓首长给出的批评没有任何婉转的口气,直接针对陈唐兵团所出现的错误给予了批评,还说在这危急的时候,竟然没有办法阻止敌人的三支部队继续南进,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

不仅如此,这支部队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说是伤员增多,炮弹匮乏,这才没有办法打掉这三支部队。要知道刘邓大军在到达大别山后,就遭遇了桂军的围剿,这让该军立刻陷入了困境,可是陈唐兵团在执行南下阻击的任务上又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反而让敌人的部队继续南下,如此会给中野带来更大的压力,这样下去恐怕很难为中野解围。


当时陈士榘不仅有自己的部队,叶陶兵团也许其汇合了,按理说陈士榘手底下的部队应该称得上是兵强马壮了,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没有打出一场歼灭战,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陈士榘就是想要保留实力,如此一来还怎么能够为中野解围,所以这也是刘邓首长最气愤的地方。

陈唐两人在收到来自中野的批评电报后,他们心里也有不少的委屈,不过当时的局势比较紧张,战事还在继续,所以就没有做多余的申辩。那么陈唐领导的这两支纵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啥作战的时候会显得如此战斗力低下呢?


华野在七月分兵是在非常仓促的情况下进行的,粟裕接到上级的命令后,就立刻做出了决断,让陈士榘与唐亮带着华野的三个纵队向鲁西南进军,以此来为中野解围,然后他又让叶飞与陶勇带着两个纵队向鲁南进军,以此来吸引敌人的火力,减轻对大别山的打击。

不过最初出现情况的是陶勇与叶飞领导的部队,虽然鲁南之前是我军的根据地,可是在被敌人占领后,就对这里进行了摧残,这就使得部队很难在这里获取补给,可是一纵与四纵还打算将藤县给攻克了,将津浦铁路线切断,这样就可以阻止敌人继续调兵为前线运送补给。


可是藤县的防御工事太坚固了,在叶飞与陶勇带着部队攻打了好几天也没有什么进展,这个时候敌人的支援部队也赶来了,就将华野的这两支纵队给包围了。好不容易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结果在撤退的时候又遭到了桂军7军还有48师的阻拦。这就使得华野的这两支纵队需要面临敌人的七个师,如此一来就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境地,不过叶飞与陶勇也立刻做出了决定,就是向鲁西南撤退,如此还能够与陈唐兵团汇合。


可是想要从这样多敌人的包围圈中冲出来真的不容易,这也让叶陶兵团在之后损失严重,而且在部队经历了恶战后,还没有得到补给,部队也没有进行休整,就又要面对邱清泉,吴化文等兵团,所以战斗力一时间不在线也就情有可原了,后来毛主席在了解情况后,就让粟裕与陈毅带着华野的部队向鲁西南进军,以此来缓解中野的压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