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毛主席亲自签发命令:“凡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军警宪特一律释放,与家人团聚”,这就意味着,解放战争期间被俘在押的中级军警官员,尤其是一大批少将和上校,即便职级够不上“战犯”,也将彻底获得自由:已经出狱却又搬了十五年砖的少将师长仵德厚,总算能落叶归根了!
国民革命军第30军第27师少将师长仵德厚,1949年4月在太原战役中被俘,本来判的是十年有期徒刑,到1959年应该刑满释放,为什么还不能回家团圆呢?
因为刑期已满后,仵德厚仍然被遣送到山西某砖厂,处于“监视劳动”的状态,并未真正获得自由,一般来说,战场被俘的中低级军官,只要不是宪兵或者特务系统的,基本都这样处理:
先集中到各大军区的”解放军官教导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后,分批遣返回乡,绝少有关押和劳改长达二十多年的,仵德厚身为普通作战部队的军官,怎么就遭到特殊对待了呢?
(李宗仁在台儿庄)
只因太原战役中,在黄樵松将军被出卖一案中,仵德厚的罪行实在严重,造成的损失也特别巨大,华北军区的首长们为此痛心疾首,跟仵德厚一起犯案的戴炳南少将,当时被直接判了枪决!
仵德厚没有被判处死刑,主要还是考虑到,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他曾经担任过敢死队长,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表现特别勇敢,为台儿庄大捷立下大功,成为当年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
一位西北军出身的抗日英雄,并非黄埔嫡系,又怎么会在解放战争后期,坚持顽固到底,成为一个酿下大祸的死硬分子呢?仵德厚的悲剧人生,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拐点。
(第27师少将副师长仵德厚)
一、台儿庄反突击一战成名
仵德厚,陕西省泾阳县龙泉镇雒仵村人,16岁考入三原县的陕西第三师范学校,因家境困难学费难以为继,时逢西北军在陕招收学生兵,遂投笔从戎参加了“学兵团”。
再后来被选送到冯玉祥主办的“第二集团军军政学校”,这所学校是冯玉祥跟苏联合办的,主要是为西北军培训基层军官,仵德厚1929年毕业后,自然成为冯部的少尉军官。
也就是说,仵德厚属于西北军的老底子,中原大战期间已经晋升上尉连长,冲着蒋军开火那种。冯玉祥兵败下野后,西北军余部接受改编,仵德厚所在的部队,于1930年10月整编为第30军。
(台儿庄战役老照片)
1938年徐州会战爆发时,仵德厚任第30军第30师第88旅第176团的三营营长,该军隶属于孙连仲第2集团军。至3月28日,台儿庄城区已被日军攻占了三分之二,守城的第31师伤亡极其惨重。
师长池峰城拼命求援,孙连仲命令第30军军长田镇南,从第30师抽出精干部队驰援,仵德厚在军、师两级主官的严令下,亲任敢死队长,率40名战士突入城中。
西北军官兵不仅顽强死守,还通过不断的反突击,来挫败日军的进攻锐气,同时苦撑时间,等候决战部队的到来,仵德厚率领的敢死队,成为实施反突击若干小部队的其中之一。
敢死队与日寇逐屋争夺,最终包括仵德厚在内仅存三人,可谓是九死一生,第2集团军以巨大的代价,总算撑到了汤军团主力的到来,终有台儿庄大捷,孙连仲战后荣膺“孙钢头”之名。
早在北洋时代,冯玉祥曾在湖南常德,对起家部队第16混成旅的军官们讲话说:“你们13个营长跟着我好好干,将来不愁督军当“!这13个营长即为后来西北军的“十三太保”,孙连仲便是其中之一。
而仵德厚也因此一战成名,不仅火线晋升上校团长,还先后获授“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等荣誉,成为孙连仲军事集团的骨干军官,也引起了当局的注意,1941年突然接到了新的调令。
二、成都军校受训成为人生拐点
既然孙连仲是冯玉祥的心腹,麾下第26路军还曾爆发了”宁都起义“,按理说早该削去兵权了,为什么抗战爆发后,军职却不断晋升,一路从集团军总司令,干到了第六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呢?
除了能打,主要是因为投靠了陈诚,搭上了这条线,孙连仲已经事实上成为”中央军旁系“将领,所部军官也纷纷选送黄埔或者陆大进修,这也是蒋系对旁系、杂牌将领,进行思想改造的重要手段。
这也是习惯性操作,一方面给这些军官们洗脑,另一方面,也算贴上了”天子门生“的标签,通常情况下,少将以上军官选送”陆军大学特别班”,像杂牌出身的中将黄百韬,后来就成为了殉葬品。
(晚年仵德厚)
而校级军官则选送“中央军校高教班”,像同样杂牌出身的上校仵德厚,遂离开战场和部队,前往成都报到,就读于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九期。
中央军校其实就是黄埔军校的延续,抗战爆发后从南京内迁到大后方成都,虽然在校时间仅仅六个月,却成为仵德厚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因为那位委员长开办高教班的目的之一,就是用“拉过来”的办法,以达到控制、同化杂牌军官的目的,甚至高教班的每期学员报到,委员长兼校长都要亲自点名。
认识之后,便不再直呼学员姓名,而是称为“王学员、李学员”等等以示亲切,显然“仵学员”深受其害,自以为成了“天子门生”,心态和思想都发生了某些变化。
跟仵德厚同期同宿的,还有同样来自第30军的戴炳南,两个人甚至结成了换贴兄弟,在成都军校这半年,军事能力未必有多少提高,不过很显然,仵德厚和戴炳南都属于被“拉过去”的那批人。
高教班毕业后,仵德厚晋任第30军第27师少将副师长,既镀了金又升了官,对校长自然感恩戴德,也给他未来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实际上,杂牌军队和军官,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已,永远不可能得到真正的信任,从1942年到1948年,仵德厚在副师长位置上,原地踏步了整整六年。
期间第30军划入胡宗南第一战区序列,一度改制为“整编第30师”,反正胡宗南始终不待见这支部队,好事轮不着,有坏事首当其冲。
三、太原战役出卖老长官
1948年底,徐帅指挥的华北军区第一兵团,连续取得大捷,兵锋直指太原,晋绥军被打得没剩下多少部队了,阎老西因此惊恐万分,迭电南京请调援兵。
焦头烂额的校长,就近指派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落实,到这个时候,哪支部队被选中都是送死的节奏,那是运到孤城困守啊!胡宗南也不傻,一眼就瞄上了非嫡系的第30军。
第30军军长黄樵松将军受命,无奈之下率部从西安空运太原,转隶阎老西之太原绥靖公署,作为第27师的老师长,黄樵松对南京政权早已厌恶,恰好又是起义将领高树勋的老部下,萌生了脱离反动阵营之念。
(晋夫烈士)
解放军兵临城下后,通过高树勋的密信劝说,黄樵松下定决心举行阵前起义,期间两次派人给徐向前司令员送出密信,约定起义时间和细节。
时机成熟以后,我方也派出第八纵队司令部参谋处长晋夫同志,拟于11月3日的夜里潜入太原,居中联络,协助第30军的起义工作,里应外合迅速破城。
第30军起义如果成功,必然在太原城防上扯开一个大口子,我军顺势直插纵深,则太原的解放指日可待,这一点完全可以参照济南战役中,吴化文的阵前起义,直接动摇了王耀武的城防体系!
(太原解放)
然而就在11月3日当天,风云突变!黄樵松上午召来第27师师长戴炳南,向这个老部下和盘告知了起义计划,戴炳南表面同意,离开军部后立即找到副师长仵德厚。
两人密谋一番后,最终决定告密,出卖了老长官,而阎老西接报大惊失色,随即以到绥署开会为名,诱捕了黄樵松军长,还搜出了徐司令员的信件。
次日凌晨,阎老西又以伏兵在阵地前沿,抓捕了晋夫同志和随员,同时急报南京批准,给两个告密者升了官:任命戴炳南接任第30军军长、仵德厚接任第27师师长,
第30军的起义计划,至此彻底失败,黄樵松将军和晋夫同志,几天以后被阎老西用飞机押往南京,11月27日在雨花台同时英勇就义,殊为可惜!新中国成立后,都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炳南被抓获)
尾声:
戴炳南和仵德厚的告密行为,毫无疑问属于卖主求荣,不仅造成了黄樵松和晋夫的牺牲,还严重拖延了太原战役的进程,让解放军付出了重大伤亡!
原本可以在1948年11月结束的战役,整整拖延了五个多月!期间我军伤亡高达4.5万余人,太原民众的人员财产损失更甚,而如果第30军起义成功,代价就会减少很多,这是客观事实。
因此戴炳南和仵德厚的罪行特别严重,太原解放后,主犯戴炳南东躲西藏,最后还是被我公安战士抓获,经过审判后于7月8日执行枪决。
仵德厚算是从犯,被俘后判刑十年,没什么可冤枉的,功是功,过是过!当然抗日的功绩也没有被遗忘,80年代仵德厚当选政协委员,还应邀去台儿庄,参加了陕西省黄埔同学会等纪念活动。
西北军将领如何成为“黄埔同学会”的一员?读者至此应该了然,2007年仵德厚因病离世,年97。
(晚年仵德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