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编辑|t
引言
冯玉祥这个名字,或许不如那些满口豪言的政客那样响亮,但在河南,他的名字与“铁腕”二字紧紧挂钩。
这位“铁血将军”从一位普通的士兵一路杀到军阀高位,他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军事上的显赫成绩,还得益于那种不拘一格、刚直不阿的个性。
冯玉祥初到河南,凭啥这么硬气?
1922年,冯玉祥接受了直系给他派来的重任——河南督军。这时候,河南一片混乱,赵倜的贼军横行无忌,地方腐败,民生疾苦,冯玉祥这一头狼来了,带着他的一群猛将,想要给这片土地一个新的面貌。
冯玉祥到河南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整顿社会秩序。你以为他上任了会先做什么大事?错!他首先做的是巡街。是的,冯玉祥并没有像其他军阀一样坐在舒服的办公桌前忙着写大字报,而是亲自上阵,率领卫队巡逻。
他的这种“亲自出马”的风格,直接让河南的治安大为改观。冯玉祥不仅仅是“看热闹”的,随时准备“动手”。他说过一句话:“哪里乱就哪里扫,扫不掉,就亲自去抓”。他这股子狠劲儿,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当时,开封和郑州的地方治安已经乱到不行,贼兵横行,无论是贫民百姓,还是富人,几乎都在恐惧中生活。冯玉祥刚上任不久,就带着卫队像疯子一样搜查,抓住一大批乱兵,直接就地正法。
这种大刀阔斧的做法,既让百姓如释重负,又让不少地方官员的屁股下发凉。因为当时,不少地方官员和黑帮都有“勾结”,这也导致了冯玉祥的“硬气”风格一下子树立起来。
接下来,他开始在河南大力整治腐败,派出一批“铁面”官员,开刀治腐,严查贪官恶霸,敢于清理门户,不留情面。
这时候,冯玉祥对河南的影响力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指挥,他的“铁血治政”让百姓纷纷称赞,尤其是穷苦百姓。说起来,这也多亏了他上任时的那一系列豪气十足的行动,让地方治安逐渐恢复稳定。
冯玉祥自己也曾说过:“不打不成器,不治不成政。”从这一点上来看,冯玉祥的政策可谓“先治安后发展”,务实且高效。可有些人就觉得,这样的改革是不是过于强硬了呢?
然而,冯玉祥的硬气也并非人人能接受。比如当时的地方势力赵倜,就因为冯玉祥上任后的一系列“扫荡”行动,觉得自己受到威胁。于是,他开始在背后做些小动作,甚至一度想要通过武力来扳回局面。
冯玉祥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迅速做出了反应,立马派兵加固郑州的防御。冯玉祥的决断与果敢,让人惊叹不已,迅速稳定了地方形势。对于一些小人物来说,冯玉祥是英雄,但对于那些有些“小心思”的地方势力来说,冯玉祥就是“刺头”。
这也注定了他后来的命运,虽然他确实为河南带来了短期的安稳,但这些改革也埋下了后来的许多隐患。
改革有志,结果却只能做个“未完待续”
冯玉祥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强人,他上任后大刀阔斧的改革,也给河南带来了不少新气象。除了整顿治安,他还在教育、经济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像是那个开办中州大学的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冯玉祥在治政初期,除了想让百姓吃饱穿暖,他还意识到,长远来看,教育才是提高民众素质、改变命运的关键。
他派余心清创办的中州大学,不仅为河南培养了一批新人才,也在当地起到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他还开办了第一所女子中学,提升了妇女的教育地位。这些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对社会风气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问题来了,冯玉祥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许多计划没有完全实施。比如他原本打算在全省建立长途电话和汽车公路,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儿。冯玉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觉得交通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于是想要推进全省的公路建设和电话通讯。
可是,这一系列的计划并没有完全完成。虽然冯玉祥已经在潼关、许昌等地铺设了电话线,并修建了周口、潼关两条汽车公路,但由于时间、资金等各种限制,他的这些改革最终并未实现预期目标,许多地方交通设施建设仍然停滞不前。
换句话说,冯玉祥的梦想虽然雄伟,但因为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改革并没有完全落地生根,成为真正的成果。
说到这儿,冯玉祥的改革,也许就像他当年在河南推出的“改革蓝图”一样,最终成了“未完待续”的章节。虽然他很有远见,但结果却因时局变迁,很多计划只能停在纸上。
这么一想,冯玉祥的河南治理,像不像一场正在进行中的大戏,虽然看着热闹,但在最关键的时刻,却突然下了一个悬念,留下了诸多未解之谜。冯玉祥可能自己也没想到,所有的好愿景,最后都被他与吴佩孚的政治斗争吞噬掉了。
冯玉祥VS吴佩孚:政治角斗场上的“悲情英雄”
冯玉祥的改革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他最惨的还是和吴佩孚的政治斗争。冯玉祥在河南取得的成绩让他声名鹊起,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他高枕无忧,反而引来了更大的政治压力。
吴佩孚,这位当时掌控北洋政府的实力派人物,并不喜欢冯玉祥在河南的“独立性”,尤其是冯玉祥拒绝向他缴纳巨额军费的行为,让两人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
事情发展到1923年,冯玉祥与吴佩孚的矛盾彻底爆发。吴佩孚给冯玉祥下达了“缴款”的命令,每月要给他交20万元的巨额军费。冯玉祥直接回绝:“我哪有这么多本事。”
你以为冯玉祥只是在嘴上说说?不,他直接把叛变的赵倜部下宝德全给枪毙了。就这举动,吴佩孚肯定怒火中烧。冯玉祥坚持自己独立的立场,拒绝听命于吴佩孚,最终这场局势对抗的结果,就是冯玉祥被迫离开了河南。
说到这里,冯玉祥的悲剧性也就显现出来了。他在河南的“雄图”未完,在与吴佩孚的斗争中败下阵来。一个本可以改变河南面貌的改革者,最终却被政治斗争和复杂的军事利益所牵制,成为了一位被逐出河南的“英雄”。
这场政治角力,不仅是冯玉祥的失落,也是那个时代许多地方军阀和政治人物的无奈。冯玉祥虽然失去了河南的掌控,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光。
冯玉祥的河南治理之路,最终以“政治落败”告终,但他的改革精神与治政理念,仍然为后人所铭记。
参考资料:冯玉祥成为河南督军的几个月 2017年05月04日 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