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为中国农民逆来顺受

翻史书才知道,兔子也曾咬过人

1955年2月8日,省报刊登了《有关农业生产合作社内部社员经济关系的若干问题的解答》。

这年,一些地方违反自愿原则,强迫农民入社,始于1951年的农业社进程遭遇严重挫折。

根据党史出版社的相关著作,当年3月上旬,毛泽东在同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等谈话时指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生产力会起来暴动,当前农民杀猪宰牛就是生产力起来暴动」,并提出「停、缩、发」三字方针,议定浙江、河北两省收缩一些农业生产合作社。

根据这个精神,农村工作部致电省委农村工作部:「特建议你们对合作社数量分别地区实行压缩,有条件巩固的必须加以巩固,无条件巩固的应主动有领导地转向互助组或单干经营,能够巩固多少算多少,不要勉强维持虚假成绩。」

根据这个指示,各地宣传「全力巩固、坚决收缩」的方针,在一个多月里,全省农业社由5.3万余个收缩为3.7万余个,减少了1.5万余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比例,由30%下降到17.8%

毛主席看不下去了,于7月份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用「小脚女人」走路东摇西摆、忽左忽右作比喻,严厉批评了一些地区盲目发展急躁冒进和强制收缩合作社的两种错误倾向,指出:「浙江由于采取所谓'坚决收缩’的方针(不是浙江省委决定的),一下子就从五万三千个合作社中解散了一万五千个包括四十万农户的合作社,引起群众和干部的很大不满,这是很不妥当的。这种'坚决收缩’的方针,是在一种惊慌失措的情绪支配下定出来的。」

8月份,浙江召开一系列会议,着重批判了「坚决收缩」的错误,并作了《省委讨论“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的情况报告》,毛主席认为这个「检查」和对今后的工作方针都是正确的。

由此,全省各地又迅速开始了农业合作化新的入社高潮。到1956年2月,初级社入社农户达到394.7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80.01%。同年12月,高级社发展到2.5万个,入社农户达474.4万户,占总农户的95.2%。全省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到了1956年秋冬至1957年春,农村、工厂、学校都出现了一些闹事的情况,各级采取强硬的高压政策,既不允许退社,也不允许分社,致使各地的闹事事件越发严重起来。

浙江书记江华对1956年秋收后上虞县群众闹事事件作出专门指示,要求做好更多闹事的思想准备。

针对全国各地已经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1957年2月,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以后,特别是到这年的春夏之交,浙江城市和农村群众闹事事件均明显增加。在农村方面绝大多数县都曾发生过闹退社、闹粮食、打干部等事件,而且一处闹事,往往迅速蔓延到一大片。在城市方面,根据杭州市1至5月底的统计,共发生罢工、请愿、哄闹等事件18起,参加的群众约5400人。

仙居事件是个典型。1957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全县302个农业社中,完全解体的116个,部分解体的55个,入社农户由95%降至16%,至6月下旬,发生大小闹事279起。

书记江华亲自前往坐镇蹲点,指示要在农民群众中批判资本主义思想;要打击不法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

当然,他也听到了其他消息,比如吊打群众的乡干部占全县乡干部的30%以上,甚至少数县委委员也打人、吊人

下面这篇文章,由省委农村工作部贩名义发布,可谓这些事件的前奏。


标题:有关农业合作社内部社员经济关系的问题的解答

去年秋收以来,全国发展了不少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不少农村工作干部和群众来信向我们询问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有关土地、耕牛、家具入设和生产投资等经济关系问题的处理办法,同时也反映了部分农民对于这一切方面的若干问题。因此,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解释与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对现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巩固以及今后合作社的发展,都有极重要的意义。这里将农业生产合作社内部经济关系的几个主要问题,依据党中央所发布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原则精神,及本省具体情况解答于后,供各地参考。各地采用时,必须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群众的觉悟水平,因社制宜,按照自愿原则,由社员民主协商决定,不可机械搬用。

一、有关土地入社的几个问题

问:入社土地怎样定产

答:土地定产应根据土地好坏(包括土质、水利、远近、工作难易等条件)和实际产量高低,由社员民主评定土地常年应产量。社员根据入社土地常年应产量,按社内规定的分益比例分得土地报酬。有的合作社,单纯按照土地实际产量来定产,使部分因入社前农本肥料不足,实际产量较低的农民吃亏,这是不妥当的。有的合作社单纯按照土质条件来定产,对某些农民在入社前由于努力经营而使土地产量较高的情况,不加适当照顾,这也是不当的。

问:计算土地报酬为那种办法为最好?土地和劳力的分配比例应怎样确定?是否可以在一个地区内统一规定?

答:根据本省几年来试办合作社的经验,以固定土地报酬(既死租制)的办法最为群众所欢迎,有的合作社如愿意采用按土地纯收入来确定土地、劳力分益比例也是可以的。

在确定土地和劳力分配比例时,应该掌握「劳力报酬略高于土地报酬」的原则,至于劳力和土地分配比例如何具体确定,必须根据各个合作社的具体情况,经过社员民主讨论后决定。在一个地区内也不应作出划一的规定,以免发生乱搬照套的偏向。一般生产内容丰富而又多种经营,农作物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低的合作社,土地报酬比例可以比一般情况适当订的低一些;在生产内容不丰富,其他方面收入很少的合作社内,土地报酬比例则应该适当订的高一些。总之,必须使社员入社土地获得一定的合理的报酬。那种过分降低土地报酬,以至不够交农业税的做法是错误的。至于把土地报酬订的太高超过了劳动分红,以至于侵蚀了社员的劳动代价,这也是错误的。有的老社经过两三年统一经营,社内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社员觉悟有了提高,并确实是出于社员自愿,亦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原来规定的土地报酬的分配比例。但有的老社虽经过两三年统一经营但社内生产未有很大发展,且原定分配比例符合劳力报酬略高于土地报酬」的原则,则不应过早降低土地报酬比例,以免影响土地多、劳力少的社员的收入。

在确定分配比例时,应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户运行试算,这样既便于教育群众,解除社员顾虑,又可以使土地和劳力的分配比例订的较为合理。有的合作社在确定土地报酬时,以当地地租为依据,这是不妥当的,应该教育社员懂得入社后,由于扩大了生产,除了得到土地报酬以外,还有劳动分红、副业生产收入等等,入社后的总收入可以比入社前增加,因此社内土地报酬不能与社外土地地租相比较。

问:怎样保留入社社员自己家庭需要的土地?

答:社员可以自留小量土地来种植蔬菜及作为副食品使用的零星作物,但自留地数量不宜过多。留多了会影响合作社的集体生产,这对于社员个人和全社都是不利的。但也不能留的太少,太少了又不能满足社员家庭需要。根据各地情况看,一般地应掌握相当于入社耕地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为宜,最多不能超过百分之五。

问:社员入社时土地上已经种植的农作物,应该怎样处理?

答:土地在入社时土地上已经种植的作物,如果有社内统一经营统一分配者,对原主在播种培育过程中所花费的劳动力应由社内评定工分,计算劳动日,在收获时按劳动日分红;已经用的生产成本(如种子、肥料、畜力等等)可以按照实际所用数量来折价,并由合作社在收获以后加以偿还。总之,必须保证原主已花费劳动力和生产投资等等能够得到合理补偿。

问:社员在入社前典入、租入或代管的土地怎样处理?

答:社员典入的土地,在承典期内可以和本人私有的土地一样取得报酬。社员租入和代管的土地,如果社内认为必要可以改做由社租用或代管。但是,对于个别贫苦社员用低租租入的或代管亲友的土地,应当适当照顾。

二、耕牛、农具入社的几个问题

问:社员的耕牛、大农具是否应入社?可否采用私有租用办法?

答:为了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发展生产的需要,一般说社员的耕牛、大农具应逐步实现公有化。但转为全体社员共有时,需要切实照顾到耕牛、大农具所有者的自愿与利益,不能侵犯他们利益,更不能无代价充公;如果采取无代价充公的办法,这是错误的。新建立的合作社由于社员的觉悟程度还不够高,社员对集体生产缺乏经验,对耕牛、大农具转为公有的好处未有深刻体验,在此情况下,就不宜过早过急地将耕牛、大农具入社转为公有。为了仍能使耕牛、大农具由社统一使用,以利社内生产需要,可以短时采取私有租用办法,作为过渡形式。今后随着社内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群众觉悟程度的提高,应引导群众把这种私有租用的办法逐步转化为折价充公或采取摊纳股份金的办法。

采取私有租用办法时,一般耕牛租金应略低于当地平常的租金;如果社内公喂耕牛,其租价再酌量减少;如因社内照管不好,致使耕牛残废或死亡,应由社给畜主合理的补偿;公喂耕牛生下小牛时,则由社与畜主议定分益办法。私有农具和副业工具如果由社使用,其租价应相当于折损费;因全社公用而损坏者,社里要负责修理,如不能修理,要给本主合理的补偿。

过去有些合作社对社员的耕牛、大农具会采用「私有评工分红」办法,这种办法很容易发展为变相剥削,不宜采用。

问:社员耕牛、农具入社有那几种处理办法?

答:小件农具,如锄头、镰刀等由有社员自带自用自修,不给报酬。耕牛和大农具必须由合作社根据生产需要统一使用,经过本主同意,可以由社按照生产需要和经济力量逐步转化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其转化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折价后由社出代价收买,另一种是折价后由社员分别摊纳股份金。后一种办法目前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欢迎,可以推广。

(后略)

这些资料来自我一位老 同事,他做了个媒体历史资料数据库,可以查询精细的报纸数字资料。你如果要查询老祖先或自己的媒体报道,可以加我微信试试。

我写了300多部家传,发现许多成功者,其祖辈要么是读书人、绅士,要么是企业家地主。

当然,也有平民家庭出一雄杰,通过读书等方式逆天改命,从而实现阶层跃升。

举凡发达国家,学生入学先讲家传,次学国史,为的是真正认识自己。

人是意义的动物,讲述关于我们的世界、关系和自我的故事、写作家传,是人类创造意义的基本方式。长按下面微信二维码,识别加我好友,一起抢救和传承家庭记忆:


家传系列,请点击关注我

◆ 推荐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