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东北边境上,抗联师长李荆璞面临生死困境,已无路可退。
他带领队伍执行任务时,遭遇了大量日军伏击,可让他更震惊的是,是另一个人调转枪头。
李荆璞的未婚妻,也是女队长孙玉凤,出人意料地将枪口转向了他。
为何孙玉凤要枪指李荆璞,这是叛变还是别有原因?为何走到这一步,最后他们结局如何?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孙玉凤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不仅外貌出众,还因家庭氛围的熏陶,有着独特的文化气质,这使得她在刚步入成年是,便吸引众多青年的倾慕。
在众多追求者中,她的表哥周仓最为积极,总是找机会向她献殷勤。
孙玉凤的父母对周仓也颇为满意,因为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了当地的伪警长,拥有一定的权力,能够确保孙玉风动荡年代中生活无忧。
但孙玉凤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周仓的父亲曾为日本人效力,获得了伪警长的职位,肯定暗中害了不少同胞。
周仓继承父亲的职位,为人嚣张跋扈,经常欺男霸女,显然再也没做过什么好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奸。
孙玉凤自问素来爱国,怎能与这样的人为伍?
但孙玉凤也明白,像周仓这样的汉奸不宜得罪,因为一旦翻脸,可能会对她的父母不利,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因此,每当周仓来找她时,她总是笑脸相迎,但这种敷衍的态度不可能永远持续,周仓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强硬。
孙玉凤的父母年纪较大,其实对许多事情都有清晰的认识,只是为了确保家庭的生存,顾及女儿的安全,才认为将孙玉凤嫁给周仓是明智的选择。
在他们看来,周仓对孙玉凤确实很好,然而女儿的态度模棱两可,这让父母感到尴尬,也让周仓失去耐心。
只是周仓没想到,就在他想要强行动手,逼迫成婚那一刻,孙玉凤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孙玉凤不仅开始对周仓很热情,甚至变得更加亲昵,平时多说几句话都不愿意,现在竟然主动请求周仓教她射击术。
这让周仓感到既惊讶又荣幸,她的父母也感到惊讶,尽管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但家庭气氛因此变得和谐愉快。
为什么孙玉风态度大变,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
孙玉风意识到,其实与周仓持续对抗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对自己不利,不如讨好周仓,趁此学点射击本事,还能解决眼前危机。
因为局势越来越危险,她若想将来参与抗日,首要任务是练就精湛的枪法。
最终孙玉凤如愿以偿,周仓耐心地教导她,使她不仅学会了开枪,还掌握了射击技巧。
1932年春节将至,孙玉凤意外发现,周仓并未找她见面,而是去见了她的父亲。
她悄悄跟在后面偷听,得知周仓正在打听一个人的下落,这个人就是抗联师长李荆璞。
孙玉凤听后焦急万分,一方面内心支持抗日,不愿看到抗联成员落入周仓之手,另一方面她一直崇拜的李荆璞正面临危险,怎能不心急如焚呢?
孙玉凤知道不能再等,于是偷走了周仓的枪,悄悄逃往万家岭,打算投靠她的舅舅万掌柜,如果能趁机投奔加入平南洋部队,那就更好了。
可孙玉凤没想到,当她找到万掌柜时,竟然意外遇见了李荆璞,这又是怎样机缘巧合?
平南洋部队的领导,正是抗联师长李荆璞,那他到底有何本事,两人相遇后又会如何?
李荆璞自幼没有母亲,童年是在黑龙江的小山村度过,很小就为当地的大地主打工,忍受着苛刻的待遇。
尽管生活艰难,李荆璞并没有放弃,利用上山打猎的机会,磨练出一身精湛的射击技巧。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陷入严重的危机,李荆璞的唯一念头,就是是抵抗日军的侵略。
他积极动员周围乡村的居民,组建了一支反日自卫队的队伍,此后带队参与数十场战斗。
随着队伍规模的扩大,李荆璞将队伍的名字改为平南洋,寓意扫除南洋地区的所有日军,毕竟对于东北人而言,日军位于南方。
李荆璞带领的部队在各地英勇作战,成功攻克数座县城,并摧毁了日军的军营,赢得了民众的广泛爱戴。
日军对此非常忧虑,因此用重金诱惑了李荆璞的部下,终于设法将他逮捕。
日军将他关进监狱,用尽各种手段折磨他,但李荆璞并未屈服,而是一直找机会逃脱,终于被他等到了。
有一天,日军安排他去倒尿桶,李荆璞抓住机会翻过高墙,迅速跳下逃走。
他一口气跑到结冰的江面上,恰巧遇到了旧友在街上卖柴火,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成功地摆脱了日军的追捕。
一旦确保了绝对安全,李荆璞便渴望重新加入队伍。然而他与主力部队已经失联多时,完全无法找到任何战友。
他突然想起来,组织有一个秘密联络点,位于万家岭的一家商铺内,于是历经五天五夜的跋涉,终于找到了组织的线人。
这个线人正是万掌柜,也是孙玉风的舅舅。
在小小的商铺里,李荆璞得知孙玉凤的故事后,立刻对她产生了敬意,因为她敢于反抗不公正的命运。
在万掌柜的帮助下,李荆璞找到了部队,破例将孙玉凤纳入队伍,而且为了帮助她适应军旅生活,还给予她特别的关怀,教她读书写字和射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玉凤逐渐成长为一名女战士,而两人逐渐培养出了一种特别的感情。
当时日军在一位地主的宅邸上,建立了据点且频繁利用,对周边乡村造成伤害,并干扰我军的行动。
为了摧毁这一个据点,组织决定利用地主为儿子举办婚礼的时机,派遣两名战士伪装成新郎和新娘。
当日军前来观看热闹时,战士们将抓住机会,将他们一举消灭,因此在日军眼皮底下进行这场表演,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
许多人选择了放弃,唯独孙玉凤坚决地站出来,主动提出愿意扮演新娘。
李荆璞本来就打算参与任务,看到孙玉凤愿意加入,立刻表示愿意扮演新郎!
第二天黎明,孙玉凤坐上了安排好的花轿,迎亲队伍一路热闹吹打,抵达了地主的家。
等到日军喝得大醉,新郎新娘早已埋伏多时,同时吹响口哨,率先冲出杀敌,而队友也从屋外冲进来,内外夹击下,日军据点很快被彻底摧毁。
孙玉凤在战斗胜利后,走到了李荆璞身边,羞涩问道:“我们什么时候成为真正夫妻?”
李荆璞深情地回答:“等抗战胜利了,我就娶你回家。”
两人穿着新婚服装,显得格外般配,尽管胜利日期未知,但终究有了期待,未来的日子似乎不再那么艰难。
可是命运总是弄人的,哪有那么多终成眷属。
1936年,苏方决定提供战斗物资,以此协助我军抗日,但如何突破日军的封锁,将物资从边境运送到部队,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李荆璞师长决定亲自执行任务,并为了保障行动的安全,决定只带领女战士小组,伪装成逃荒的妇女,以降低敌人的警戒。
起初行动相当顺利,但就在准备返回时,天空突然飘起了大雪。
随着雪越积越厚,他们艰难地前进,身后留下了很明显的足迹。
恰好在这时,附近有一队日军巡逻,他们顺着这些足迹追击过来,于是两军迅速相遇而且交火,打得非常激烈。
由于敌军数量众多且火力强大,李荆璞部队很快处于劣势,而且他很快意识到,如果继续与敌人缠斗,整个部队可能会被消灭。
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必须有人留下来牵制敌人,为部队争取撤退的时间。
李荆璞与孙玉凤都希望留下,导致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随着局势的升级,孙玉凤突然调转枪口,指向了李荆璞,厉声地逼问让李荆璞感觉撤离。
眼看爱人坚决不走,孙玉凤又将枪口对准自己,哭着威胁道,如果李荆璞不走,那她就自杀死在这里。
李荆璞身为师长,肩负着更重要的运输物资使命,最终在依依不舍中,转身离开了现场。
当大部队撤退后,日军停止了射击,高喊着抓活的,随即一窝蜂地向孙玉凤冲去。
孙玉凤打光了子弹,回头望了望李荆璞离去的方向,然后抱着机枪,决绝地从山崖跳下。
当时任务完成后,李荆璞接受新调令,离开战场辗转到苏方训练,直到1939年才归来,那时才得知未婚妻牺牲的消息。
后来他带着未婚妻的遗愿,坚守在祖国边防线上,为国家和革命事业继续奋斗着。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李荆璞》.
【2】银河阅读中文网.《记住她们,东北抗联的女英雄》.2017-07-11.
【3】东北网.东北网哈尔滨.《抗联战士情深似海》.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