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去年12月发布了《高敬亭被错杀,是谁下的命令?多年以来,唯邓子恢坦诚:我有责任》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该文讲述了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的被杀过程。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另一个与高敬亭同样有性格的姓高的人的被杀过程。

这个人,就是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高志远。

高志远是滦县第三区多余屯人,出生于1907年,本名高翔云,字腾霄,自幼喜欢舞枪弄棒,爱听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

他是家中独子,家境殷实,锦衣玉食,生活无忧。

但是,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高志远大为感奋,变卖家产,毁家纾业,购买枪支弹药,招募200余壮士,组成抗日义勇军,坚决与侵华日军死战。

他的老父亲名叫高贵,尚健在,反对他说:“抗日救国那是国家的事,你一个白丁瞎忙乎啥?”

高志远掷地有声地说:“您老人家以前教育我,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话可不能只挂在嘴巴上说说,现在国家有难,我一介大好男儿,不出头救国救民,枉自白来人世一趟!”

如此这般,高志远开始了其轰轰烈烈的抗日生涯,并在1938年5月被推选为了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

在中共地下党员王仲华的积极奔走下,高志远结识了调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的李运昌,被中共任命为冀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总司令。

冀东起义非常成功,抗日联军一下子扩展到了7万余人,其它抗日武装也有3万多,此外,还有20余万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

宋时轮担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的八路军第四纵队也开进冀东,与高志远的冀东抗联合兵一处,风云际会,冀东的形势大好。



可惜的是,在日伪军连接大规模的扫荡和镇压下,李运昌等人在对敌战略上的看法出现了偏差,致使数万人的武装惨遭敌人绞杀,安全撤至平西者仅千余人而已。

120师副师长萧克,于1939年2月被委以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重任,组建了冀热察挺进军,开辟了包含冀东、平西、平北三大区域的冀热察根据地。

高志远到了平西,萧克对高志远个人在冀东地区的巨大威望视而不见,在成立“冀热察军政委员会”时,未将高志远纳入委员名单中。

此举,不免令高志远的部下齿冷。

还有,高志远当日从冀东撤出时,其部众并不肯远离,一致要求战死在故土。

高志远为了做属下的思想工作,一再许诺来年春天定然重返冀东。

当高志远向萧克提出重返冀东的计划时,萧克起了疑心。

根据董保存所著的《关于“冀热察挺进军”——萧克同志访谈录》里面的记载,萧克后来曾自述说:“高志远对平西八路军的领导人心怀不满,想脱离挺进军,撤出平西。为达到目的,他正与日本人秘密谈判,又与北伐时期被国民革命军消灭的北洋军阀吴佩孚联络,阴谋叛变投敌。”

为此,萧克决定先发制人,除掉高志远。

在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设下鸿门宴,郑重宴请高志远。

《滦南与冀东抗日暴动》一书,根据当时在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做饭的师傅王福用事后回忆:酒过三巡,萧克提出要看看高志远所佩带的手枪。高志远不疑有它,在把盏谈笑中,大大方方地掏出手枪,递给萧克。

萧克笑嘻嘻地接过,假意端详,突然,笑容消失,脸若寒霜,一翻手掌,拿起桌上的一只碗,狠命地往地上一摔。

这是摔碗为号。

挺进军司令卫部的警卫员都化装成了端菜、斟酒的服务人员,屋外埋伏了四十多名挺进军战士,听到摔碗声,一拥而上,一下子就把惊愕不已的高志远捆了个结结实实。

控制住了高志远,接下来,该如何处置呢?

王仲华的警卫员张遂著述了《高司令派我给王仲华委员当警卫》一文,里面讲到:萧克在涞水赵各庄的上板城村召开了处理高志远问题的会议。宋时轮的意见是:“可以带回延安学习,老高在冀东的名望太高了,要想在冀东开展抗日武装斗争,非他不可!”

王仲华也说:“允许有怀疑,也允许审查,但绝不可动杀念!”



李运昌却极力主张枪决,他说:“高志远艺高人胆大,枪法如神,武艺超群,一旦释放,无异于放虎归山!”

萧克作为冀热察挺进军的最高首长,斟酌再三,决定实施处决。

高志远含恨被杀,时年仅32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