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2月7日,走进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中畈蚕桑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多层养殖架,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蚕宝宝。与传统养蚕方式不同,这里看不到桑叶随意堆放,也没有嘈杂的人工劳作场景。车间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均由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控,工作人员只需在一旁监控设备。
在传统印象里,养蚕是一项依赖人工、受自然环境制约的农事活动,产量波动较大,产业效益低。然而,如今在潜山市槎水镇的中畈村,一种全新的工厂化养蚕模式正悄然兴起,为古老的蚕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车间技术员张江伟介绍,工厂化养蚕实现了养蚕过程的标准化、规模化和智能化。通过精准控制环境,蚕的生长周期更加稳定,产量也大幅提高。现在,在工厂化环境下,不仅能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传播,还能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让蚕的成活率达到100%,成品蚕茧品质更高。
槎水镇中畈村是全国蚕桑“一村一品”示范村,有高标准桑园2100余亩。“2023年我们与安徽鑫缘天柱茧丝绸公司合作投资1500万元,建成4000平方米自动化养蚕工厂,工厂做到全年化、饲料化、智能化、科技化养蚕,完全打破传统养殖方式。”中畈村党支部书记杨红旗高兴地说。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如今产业园每年向周边150余户蚕农和专业大户提供2000张优质蚕苗,带动户均额外增收6000元。同时,开发桑芽菜、桑葚干、桑叶茶、桑枝木耳等系列产品。2024年中畈村通过工厂化养蚕增加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
工厂化养蚕模式的推广,也为蚕桑产业的下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稳定的蚕茧供应,让丝绸加工企业不再为原料发愁。
安徽鑫缘公司负责人张林春说:“过去,蚕茧产量不稳定,我们的生产计划常常受到影响。现在,有了工厂化养蚕提供的稳定货源,我们可以放心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更多高端丝绸产品。”
科技创新为蚕桑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下一步,我们公司将继续与潜山有条件的镇村合作推广这种工厂化养蚕模式。”张林春说。
从田间地头到智能工厂,科技养蚕正推动着蚕桑产业实现华丽蝶变。这一变革不仅让古老的蚕桑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注入了强大动力,让人们看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后的无限可能。(谢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