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是二战期间盟军最著名的指挥官之一,曾参与指挥了北非战场上的阿拉曼战役,二战结束后担任北约组织军队副司令。
但在退役后,蒙哥马利却开始反思战争,认为世界和平无法通过战争实现,同时他还对美国的东西方政策提出批评,并将中国视为“未来世界和平的关键”,希望有朝一日能到中国看一看。
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访华前,中国的外部环境突变,毛泽东敏锐把握住关键
蒙哥马利曾两次访问中国,首次访华是在1960年。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环境趋于恶劣:一方面,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印度在苏联怂恿下屡屡侵犯中国领土;另一方面,彼时中美大使级会谈虽然恢复,但两国关系正常化仍未取得重大突破。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经过慎重分析,提出了国际形势“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等判断,认为我国外交政策应该向团结亚非拉、缓和与西欧关系、反“两霸”等方面作出调整,因此蒙哥马利的访华请求很快得到了中国政府同意。
蒙哥马利与周恩来会谈
面对蒙哥马利 “直率”问题,周恩来“一半赞成,一半持不同看法”
1960年5月23日至29日,蒙哥马利第一次访问中国,5月25日周恩来接见了来访的蒙哥马利。
在会谈中,蒙哥马利抱着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就国际形势、东西方关系和中国建设等话题上提出了很多“非常直率”的问题。对此,周恩来也打开天窗说亮话,指出中国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长远的经济建设,但中国的制度和基本政策不会容许中国对外扩张侵略。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在周恩来回答过蒙哥马利有关“中国最终目的和命运”的问题后,蒙哥马利仍不停追问这个问题,经过反复沟通后,周恩来才弄明白蒙哥马利的困惑在于“共产主义一定要在全世界实现”这句宣传,他担心中国会将自己的制度强加于他国。
对此,周恩来用一种非常坚定的语气解答了蒙哥马利的疑问,表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是强加于人,也不会通过侵犯他国主权来扩大中国的利益,“我们应该承认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但前提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是一方侵略,另一方被侵略”。
毛泽东接见蒙哥马利
另外,周恩来还对蒙哥马利“希望找到东西方和平相处办法”的观点表示“一半赞成,一半持不同看法”,他强调现在不是东方集团向西方发起进攻,而是“美国飞机经常深入中国西藏和青海投送特务、无线电台和武器”,美国不仅侵犯了中国领土,还在韩国、南越和日本建立军事基地,“这些都是针对中国的”。
在听了周恩来的详细解释后,蒙哥马利非常高兴,他说他“喜欢新中国胜于旧中国”,并承诺回国后会向西方国家宣传“用不着害怕中国”,因为“中国很理解被外国侵略的痛苦,它不会将这种痛苦强加于人,中国的最终命运是作为一个和平国家与他国共处”。
毛泽东与蒙哥马利
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毛泽东向蒙哥马利提出第三种看法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专程从杭州赶赴上海会见了蒙哥马利。
在会谈一开始,毛泽东就打趣说道:“我国在联合国被扣上了‘侵略者’的称号,你知道你是在同一个‘侵略者’对话吗?”
毛泽东这番开场白令蒙哥马利始料未及,他笑了笑后便开始追问毛泽东对世界局势的看法。对此,毛泽东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反语表示,“国际局势没什么坏的,无非是全世界反苏反华”。
在这之后,毛泽东才提出了他的观点,认为国际局势不是热战破裂,也不是和平共处,而是第三种“冷战共处”,其中对中国最主要的威胁来自美国和日本——毛泽东在这里并没有向蒙哥马利提到欧洲对中国的威胁,这被认为中国对欧外交政策的新调整。
蒙哥马利周游中国城市,最常听到一句口头禅:“毛主席说……”
蒙哥马利第二次访问中国是在1961年9月。由于上次访华的行程日期太短,这次蒙哥马利提出希望能到中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以“了解他在1960年听到的事情是否真实”。
于是,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蒙哥马利于1961年9月开启了他的周游中国之行,先后到访了包头、太原、延安、西安、三门峡和洛阳等多个城市,令他更全面地了解、认识中国。
蒙哥马利到中国各地参观
在参观中国各个城市时,蒙哥马利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无论与他交谈的中国民众从事哪种职业,是工人还是农民,亦或者是地方干部或医生、军人,在谈到对国家建设的看法时,他们总会提到一句“毛主席说……”的口头禅,这令蒙哥马利直观感受到了毛泽东在中国民间的领袖魅力和声望,他曾感叹说“看得出来,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在周总理为他举行的饯行宴会上,蒙哥马利再次深有感触地表示,中国人民的命运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趟旅行使他了解到中国自解放后取得的巨大进步,毛泽东是他见过的各国领袖中“有数的人物”。
通过蒙哥马利的两次访华之行,中国也向西方释放出了希望缓和关系的信号。在蒙哥马利回国后不久,法国前总理富尔访问中国,并带来了戴高乐期盼中法建交的指示,掀起了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第二次扩展外交关系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