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94)
最倒霉的战犯,国军少将军长——杨显
杨显(1900-1975),又名杨聲,别号耀廷,原名杨殿恭。陕西淳化人(据说祖籍是浙江奉化)。本县高等小学毕业,县立初级中学肄业。1922年入陕军第一师第一旅补充团学兵连当兵,次年任该连班长、司务长。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
毕业后分发军校教导团,参加了两次东征。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务组组长,随军参加北伐战争。
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秘书处特务科科长。
同年,调任总司令部侍从副官,随蒋介石赴江北校阅部队时,蒋介石将侍从编为五个组,杨显任政治组组长。校阅后被蒋介石派到第九师(师长蒋鼎文),任第二十七旅(旅长刘显廷)第五十三团(团长葛传有,后陈廷杰)中校团附。
1929年,调任第九师第二十七旅五十四团(团长郑振华,又名郑作民,黄埔一期)中校团附,参加蒋桂战争。
同年10月,第九师由三旅六团改编为二旅六团,第二十七旅撤编,杨显调任第二十五旅第四十九团(团长陈沛,黄埔一期)中校团附,1930年,随军参加了中原大战。
也许是总当团附,在中央军不得志,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1932年,杨显离开了中央军,赴甘肃任新编第十一旅(旅长石英秀)第三团(团长杨耀,黄埔一期)中校团附。1934年到庆阳做改编陇东警备大队的工作,官兵哗变时被捕,后被释放返回陕西。
1935年5月,出任陕西省会公安局(局长马志超,黄埔一期)督察长。1936年8月,任陕西省保安处(处长张坤生,黄埔一期)第一科中校科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兼任陕西省防空协会理事。
9月,由陕西各县保安大队抽调五千余士兵,临时编组,成立一个纵队,杨显任纵队长,送往苏州,拨交给淞沪会战的前线各部队,杨显、赵化民(又名赵云鹏,黄埔一期)、王敬安(黄埔一期)分任三个支队的支队长。
因前线部队损失过大,而临时编组的补充兵源战力不济,军政部下令陕西省保安处从速编组二十六个保安团。同年11月,因经费不足,陕西省在各地先成立了六个保安团,在西安西关成立保安第一团,杨显任上校团长。
1939年11月,成立陕西省保安第一旅,下辖保安第一、第二、第十团,杨显升任保安第一旅少将旅长,驻耀县,奉命执行封锁陕甘宁边区的任务。
1941年5月,原第八十军(军长孔令恂)新编第二十七师,在中条山战役中损失殆尽,师长王竣(黄埔三期)牺牲。同年底,军长孔令恂被撤职,由王文彦(黄埔一期)接任军长,杨显的保安第一旅改编为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杨显任少将师长。
1942年7月,任驻甘肃河西的第九十一军(军长韩锡侯,后周士冕,黄埔一期)少将副军长。并兼任河西师管区司令,驻甘肃武威。
1945年3月,因违法舞弊,经甘肃省军管区查明属实,兵役部电令将其停职,解送战区军法执行监部讯办。
1947年,任陕西省保安(司令祝绍周兼,后董钊兼,黄埔一期)副司令,同年,参选陕西淳化国大代表并当选。
1949年,西安解放前夕,奉命代理董钊的陕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的职务,后南逃四川成都。
6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委员,后任成都市公安局长。11月,任陕西省反共救国军绥靖(总司令董钊)副总司令。
同年12月,胡宗南(黄埔一期)将陕西省保安司令部和陕西省反共救国军绥靖总司令部等机构撤销,杨显被任命为新八军军长,下辖由两个保安旅和一个特务团改编的三个师,归第七兵团(司令官裴昌会)指挥。杨显率所部由镇巴向四川南江开拔,中途听说南江已经解放,乃令各部折向巴中逃窜,不料先头部队刚到巴中县属的两河口渡口时,即遭到解放军的截击,各部失掉了联络。
杨显带领数百残兵,逃到仪陇县城关,又被解放军包围,于是与副军长侯桂亭、师长阎公雅等瓜分了由省府接收过来的大量黄金,换上便衣,各自逃命了。
杨显与其内兄李日新及一名副官三人扮成茶商,逃至凤县双石铺,被凤县公安局逮捕,杨显被关押入西安市第一监狱,后被认定为乙级战犯。
1975年2月27日病逝于抚顺战犯管理所,说他是最倒霉的战犯,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在他死后的第十天,即3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作出决定,对全部在押战犯,实行特赦释放,并给予公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