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未讲之前,先熟知下时间、地点、人物,您再看下面有趣精彩,扣人心弦的故事。

时间:

解放初期的某一天

地点:

北京功德林监狱。功德林”以前是一座庙,到了民国时期,它被改造成了北平第2监狱。因为地处北京德胜门外功德林路1号,所以得名“功德林”。

功德林监狱职能:

1955年根据上级命令,将关押在全国各地的高级犯人统一交给公安部门进行管理和教育。什么是高级战犯呢?1956年前,功德林战犯所关押的战犯,文官是省长,部长以上级别的,武官是中将级以上的。而1956年以后,为了更好地进行集中学习改造,降低了一下标准,将被俘虏的文官降到了行政督察专员,以及厅长级以上。而武将降到了少将级以上。

刘镇湘,于1906年出生在广东省,1948年,刘镇湘在黄百韬的兵团中任职64军的军长,活捉被俘。因性格顽固,关押在功德林监狱27年,1975年被赦免。

郑庭笈,国民党中将军长,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美竹村人,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1959年底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1996年病逝。

杨伯涛(1909—2000),湖南芷江人,抗日将领,1947年7月,接替胡琏任整编十一师师长。1948年10月任十八军军长,列入黄维十二兵团,开赴淮海战场。1948年12月15日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歼,杨伯涛也在双堆集被俘。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获特赦,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

邱行湘(1907—1996),国军少将。字辽峰,江苏溧阳南渡镇邱家桥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是黄埔系和土木系骨干将领。

覃道善,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镇平东青山溪人,1904年生,曾任国军第十二兵团第十军军长。

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1961年12月获特赦释放。后任湖南省参事室参事。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起因:

一个网球引发的战争

经过:

挑起事端,一人抵三战倭寇。

结果:

刘镇湘内心欢喜地在大会上做检讨,赢得了阵阵掌声。

滴水成冰的某一天,国民党中将军长刘镇湘和中将军长郑庭笈接监狱管教的命令抬箩筐去挑煤补给澡堂和热力站的燃料。二人受命后,心有不情愿的去干不得不干的活,路过厕所时,郑庭笈说肚子不舒服,要去方便。刘镇湘忍着气背着箩筐向存煤的“煤山”走去,远处看到三个穿白衬衣的人在打网球,心中的怒气又涌上了心头。此时,一个落在脚下的网球打破了沉思,那三个人手舞足蹈比划着,叽叽歪歪的大叫着着让刘镇湘给仍过去。他一听是倭寇的声音,就气不打一处来,把球扔到了相反方向的煤山上,那三个人恼凶成怒的骂着,又纠集数人,跑过来群殴刘镇湘军长。

领头的有3个人鬼子分别是:原北平宪兵司令上村,原陆军司令部高参,还有一名专门从事情报收集的高级特务。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他毫不畏惧、又展现出了抗日战场上的狠劲,与他们展开殊死搏斗,一拳难敌多手,加之年龄偏大,逐步落下下风。正在此时,出宫回来的郑庭笈看到自己的搭档被数人按在地下,说着鸟语的人对他拳打脚踢。

郑庭笈操着海南文昌普通话跳大喊:“益(日)本鬼子打银(人)了!益(日)本鬼子打银(人)了!”提着扁担就加入了战斗,杨伯涛、邱行湘、覃道善等国民党将领闻讯赶到,纷纷的加入战斗。

他们乐施好善的用拳头、脚、粪叉、箩筐、煤块等十八般兵器施展在鬼子身上,不一会战局被扭转,倭寇跪地求饶。

事后有人向服刑的杜聿明汇报:“杜长官,刘镇湘带着几个弟兄跟鬼子打起来了!”杜聿明很关切地询问:“弟兄们吃亏了没有?”那人很自豪地回答:“这场大战,我部获全胜…

以儆效尤,刘镇湘等人在狱中大会上做了检查。通过这件事看出对外中华儿女还是挺团结的。这场功德林中日煤山大战的情景,也被写入了书中(回忆录《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并被搬上了荧屏(电影《决战之后》)。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级别最高的战争。

致敬先烈,抗日先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