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高质量发展大会如期展开,不仅对各区的GDP增长进行展望。
同时也对今年的城市更新做出了重点部署,包括天河全覆盖推进全区剩余23个城中村改造;
海珠方面,康鹭片区将在6月底前完成首期地块35万平方米集体物业拆卸,三滘村、东风村首开区安置房的建设也会提速;
番禺加快实施柏堂村等项目;增城启动5条城中村改造;从化加快推进东风村、禾仓村首开地块建设;
以及越秀区更是明确表态,今年将全力推进广州火车站片区改造,力争新开工安置房超2000套,同步推进瑶台村拆迁与产业升级。
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旧改项目,莫过于广州火车站片区的改造。
这一区域的改造不仅关系到高铁进城,更与如今在建的多条地铁换乘息息相关。
但广州火车站改造项目几乎可以说年年提,但进展就是不快,今年真的会有变化吗?
还真的有。
广州火车站片区的片区规划范围包括三大部分:
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瑶台村城市更新单元、三元里村城市更新单元。
去年8月,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和瑶台村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同步获批实施。
去年9月,瑶台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期)首开区就已正式启动,进度神速。
△瑶台城中村改造项目首开区启动
此外,近期三元里村城市更新单元也发布了补偿方案,透露了项目的首开区为兴发三四期,最快有望今年年中动工。
还有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也在前几日公布了首个做地地块——市客运站地块。
该地块将成为广州火车站片区首个获批启动的“样板工程”,标志着238公顷的“站城产居一体化”蓝图正式落地。
△广州市汽车客运站资料图
不得不说,市客运站地块的改造,堪称广州破解“老城更新难”的典型案例。
该地块自2020年停运后,长期陷入“东邻白马市场难联动、南接火车站却被铁路割裂”的尴尬境地。
好在地块即将迎来“新生”,规划建设成集商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综合体,总开发量达7.95万平方米。
此次改造创新采用“政府征收+市场开发”双轨模式:政府主导公益征收保障公平性,广州城投集团负责市场化开发,确保土地整备与产业导入“无缝衔接”。
该地块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地块产权注销、场地调查、七通一平等工作后,按期向土地储备机构交储。
值得关注的是,设计团队特意保留地块岭南特色“阳光庭院”,并新建跨铁高架通道,既延续城市记忆,又缝合被铁路割裂四十年的城市空间。
未来这里将形成“传统批发+时尚定制”的产业链条,吸引电商直播基地、企业区域总部入驻,与白马市场形成“新旧共生”生态。
△市客运站 地块位置示意图
当然,回到整个广州火车站片区改造上来,我们会发现其野心不止于空间更新,更在于探索超大城市的“站城产居”融合范式。
交通方面,项目规划引入6条高铁、4条城际、8条地铁线路,新建3条跨铁隧道与4条快速路通道,打造市中心“1小时轨道枢纽圈”;
产居生态也将重构,围绕枢纽核心布局“1+3”产业板块——湾区文商旅融合街区、站南时尚金融区、流花会展区、站北健康文化区,同步建设南北3公里文商绿轴与东西4公里铁路公园带;
实施时间表也很清晰,2025-2027年优先打通站北广场至三元里轴线,启动地下空间开发。
2030年后结合高铁扩容迭代产业功能,形成湾区“城市新极核”。
更关键的是,交通路网的完善以及更科学的规划,把被铁路割了四十年的广州火车站周边城区重新连成片,极高地拉伸了板块的上限。
当高铁从摩天楼群中穿行而过,当历史街巷与科创园区共生共荣,广州正在证明——老城更新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城市生命力的必答题。
再给广州多一点时间,我们相信广州火车站片区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