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导致肥胖率显著上升。研究表明,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糖尿病。


01

肥胖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

许多肥胖者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胰岛素抵抗,而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主要就体现在胰岛素抵抗现象上。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作为调节血糖的激素,帮助身体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移到细胞中进行利用。然而,当体重过重时,尤其是腹部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细胞的增多和脂肪分布的改变。这些多余的脂肪细胞会释放不同的激素和炎性物质,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

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腺还是会分泌正常量的胰岛素,但细胞对胰岛素的作用响应明显下降。尽管胰岛素的量没变,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效率却大大降低,血糖水平无法有效下降。为了对付这种抵抗,胰腺不得不超负荷工作分泌胰岛素,长此以往便造成胰腺功能的损害,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

此外,肥胖还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例如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肥胖者通常存在运动量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糖分食物,进一步加剧了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

肥胖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这一现象警示我们重视日常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调整。加强对肥胖与糖尿病关系的认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保障健康、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02

肥胖者断食减重易致胰岛素抵抗

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了一日三餐的规律饮食习惯。这种习惯使得我们的激素水平,尤其是胰岛素水平,会根据进食时间发生适应性变化。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它在进食后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然而,若强行不进食,比如通过断食或少吃一两餐来减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当胰岛素在工作时,若没有足够的能量摄入,细胞会处于“饥饿”状态。等到下一餐进食时,细胞会过度吸收营养,以弥补之前的不足。这种过度吸收不仅增加肥胖风险,还会导致餐后困倦感,促使人们在饭后立即休息,进一步影响代谢效率。

这种饮食方式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使血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时,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肥胖者通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而错误的饮食习惯如断食或极少进食,反而加重了这一问题。

因此,靠断食或少吃来减重的方法并不可取。相反,规律饮食、均衡营养和适当运动才是控制体重和预防糖尿病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风险。

03

合理改善生活方式可缓解胰岛素抵抗

研究指出,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腹部肥胖。因为腹部脂肪组织代谢活跃,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和激素,进而促发全身炎症状态和胰岛素抵抗。随着身体脂肪增加,脂肪细胞不断释放游离脂肪酸,对胰腺的β细胞造成损害,影响其正常的胰岛素分泌能力。

另外,肥胖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不仅仅是一个能量储存的地方,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例如促炎因子,从而引发或加剧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增加。针对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密切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改善措施尤为重要。

1.均衡膳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及全谷物比例。控制餐盘分量,减少暴饮暴食的行为。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促进肠道健康,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2.科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日常生活中减少久坐时间。

3.保持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逐步达到并维持健康体重,尤其是降低腹部脂肪。制订切实可行的减重计划。

4.控制血糖。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并对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进行筛查,及早采取措施。

5.心理调节。重视心理健康,避免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暴饮暴食或运动不足。

肥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复杂的生理和病理关系。胰岛素抵抗作为关键病理状态,使得我们必须对其发生的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评估。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及定期体检,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体重,还能为我们的整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作者 || 甘肃省营养学会注册营养技师 金辉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兰州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王玉

编辑 || 颜红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