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南都记者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获悉,2月6日,该院发布2024年服务和保障科技创新白皮书及典型案例。2024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新收技术类案件2570件,审结4023件,同比上升27.67%。新收技术类案件较多的是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和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

此外,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还发布了核酸序列信息商业秘密案、“彩甜糯6号”杂交玉米品种认定案、集成电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等9个服务和保障科技创新典型案例。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全年审结4023件技术类案件

据披露,2024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全年新收技术类案件2570件,同比下降27.24%;审结4023件,同比上升27.67%;技术类案件占新收一审案件比重为23.60%。全年共新收各类专利案件9950件,同比上升3.83%;占全院新收案件总数78.02%,占比上升9.62个百分点;审结11021件。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新收13件,审结27件。技术秘密和垄断纠纷合计新收16件,审结24件。

全院新收技术类案件数量最多的三个案由为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和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分别占全部新收技术类案件50.04%、32.10%和12.45%。全年新收各类涉外、涉港澳台技术类纠纷230件,审结356件。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全力保障核心科技创新,强化保护高新医药生物、集成电路和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科创成果,判决结果对技术创新、行业规则形成具有关键意义。其中,新收标准必要专利案件58件,审结17件,均为标的大、关注高、涉外因素多和平行诉讼交织的重大疑难案件。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还指出,继自拍杆系列案后,技术类案件批量维权诉讼在TYPE-C电连接器等产品上再现端倪。该院在原有非正常批量诉讼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发挥示范性裁判引领效果,依法适用证据规则和惩罚性赔偿等措施,加大对源头侵权者的惩戒力度,积极引导权利人溯源维权。经过一年的努力,非正常批量诉讼数量大幅下降,治理工作初见成效,为知识产权诉讼的合理引导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样本。

持续护航保障科技创新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服务和保障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共9个,涉及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汽车机械、植物新品种等领域,包括核酸序列信息商业秘密案、“彩甜糯6号”杂交玉米品种认定案、集成电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等。

其中核酸序列信息商业秘密案相关案情显示,广州市锐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锐某公司)前员工卜某国,将大量客户信息、siRNA核酸序列信息等商业秘密储存至其个人移动硬盘带离,在入职广州派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派某公司)后,给这些客户发送产品推广邮件。锐某公司遂提起该案诉讼。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客户信息系能够反映客户交易习惯的深度经营信息,涉案技术信息系自主设计并用于基因沉默技术及靶向药物研发的siRNA 核酸序列,锐某公司对上述信息采取了签订保密协议及使用文档加密系统等保密措施,卜某国获取的客户名单及核酸序列信息与上述信息相同,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应认定上述信息分别属于经营秘密、技术秘密。

法院认定,卜某国违反保密义务,以盗窃手段非法获取涉案经营秘密,并向他人披露、使用部分经营秘密,派某公司应知卜某国存在侵害商业秘密违法行为,仍获取并使用该商业秘密,均构成侵害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审判决卜某国、派某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卜某国赔偿锐某公司经济损失200万元、维权合理费用40万元,派某公司分别在100万元、20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采写:南都记者 冯奕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