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在公立医院就医时,很多人会发现医保费用结算如今变得越来越便捷,大大提升了就医感受。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患者结算资金需要医院先行垫付后,再找医保基金管理部门平账。现实中,公立医院背负医保基金的欠账在各地已是一种常态,动辄上百万元、上千万元,多的达上亿元甚至数十亿元。这极大地增加了公立医院的财务成本和运营风险。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这项改革充分压缩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的结算流程和时长。国家层面已经明确,增加公立医院“现金流”,进一步赋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快给钱、快赋能”。各地需要想一想,怎么与国家层面同题共答,让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快落地、真落地,为公立医院减压力、增动力。

公立医院面临的不只是医保费用垫资压力。随着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公立医院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难度加大。从资金投入总供给看,受经济形势和财政收支矛盾影响,财政投入难以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小的压力。在经济管理方面,影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内”即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外”即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目前,我国部分公立医院负债运行,还有一些收不抵支。

在财政投入趋紧的形势下,就需要进一步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医改中,要以公益性为导向,推进编制、价格、薪酬、监管改革,优化财政补助政策,为公立医院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完善补偿机制,离不开“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缓解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运行压力问题,不能光靠卫生健康系统单兵突进,而需要相关部门携手探索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与卫生健康系统加强自身经济管理水平同频共振,推动公立医院实现良性协调发展。

自2024年以来,全国卫生健康财务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健康中国建设重大战略任务保障力度。在中央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持续过“紧日子”的背景下,积极协调财政等部门,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力度。2024年,中央对地方卫生健康转移支付项目预算控制数为1379亿元,较上年增长5.2%。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会同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邀请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参加。这些都是国家层面加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有效实践。

在地方,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协同省财政、省医保等部门优化投入保障政策。在前期追加48.5亿元用于高水平医院建设和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基础上,2024年,该省继续增加投入大力支持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安排18.41亿元用于省属医院日常运营、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新建项目开办补助,建立省属医院日常运营补助机制,省属医院运营补助平均增加2.6倍。在风险防控方面,该省建立省、市、县联动机制和定期报告制度,约谈欠薪重点地区,指导制定“一院一策”风险化解方案。目前,江苏省实现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量欠薪问题清零。

这样的探索值得学习。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共同研究细化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共同把深化医改推向纵深,产出更多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信息化、数智化要效能:各地可借助大数据分析本地特点,根据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实现精准、即时补偿,帮助公立医院在事前或者实时优化诊疗流程、预警风险,让其真切感受到政府投入的“温度”。

新的一年里,让公立医院真正实现轻装前行,需要各方的同向发力和务实推进。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刘也良(媒体人)

编辑:秦明睿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DVD7VTO】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