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年2月,魏主曹奂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权臣司马炎,至此曹魏四十五年的统治彻底画上句号。见证这场受禅仪式的官员中,有两位汉室宗亲,他们是汉武帝刘彻的后裔。王朝的更迭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却与他们的父亲有关!因为在二十多年前,他们的父亲帮助司马懿上台,才有了如今受禅台上的一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汉室宗亲
这位影响曹魏国运的人物名叫刘放,字子弃,是涿郡人,与刘备是同乡。虽然都是汉室宗亲,但两人却属于不同的支系,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而刘放是汉武帝之子燕王刘旦的后裔。与刘备相比,刘放的谱系更明确一些。西汉的时候,刘旦的长子刘建被改封为广阳王。刘建的儿子刘宏(一说刘容),被封为西乡侯,而刘放就是此人的后裔。
东汉末年,渔阳的王松占据涿郡,刘放就在此人麾下效力。204年,曹操平定冀州。刘放得知此事后,就劝说王松向曹操归顺。接着,刘放又为王松向曹操写信。曹操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他又发现刘放的文笔很好,就把刘放征召到自己的身边任职,“以放参司空军事,历主簿记室,出为郃阳、诩、赞令”。
二、曹魏要臣
213年,曹操晋封魏公,开始组建魏国的政权,刘放因文笔出色,与孙资一起被任命为秘书郎。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刘放、孙资分别担任秘书左右丞。几个月后,刘放转任秘书令。之后,曹魏政权进行改革,秘书为中书,刘放出任中书监,同时“加给事中,赐爵关内侯”,继续与中书令孙资掌握机密要务。
因工作出色,刘放还在222年被晋封为魏寿亭侯。魏明帝即位后,刘放、孙资依然受到重用,被授予散骑常侍的职衔,刘放还晋封为西乡侯,恢复了先祖的爵位。由于刘放善写文章,因此曹操、曹丕、曹叡时期的诏命文书,很多都是由他来执笔的。刘放还在233年篡改了一封孙权的书信,让蜀汉、东吴之间产生了嫌隙。
三、改写遗诏
238年,魏明帝病重,他最初打算让燕王曹宇出任大将军,与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等共同辅政,来辅佐年幼的曹芳。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执行,司马懿根本没有专权的机会,更别提后面的禅代了。可是,刘放、孙资担心自己的权势受损,对这个方案表示反对,他们力主任用曹爽、司马懿辅政,而将曹宇等人排斥在外。
在刘放、孙资的一再怂恿下,魏明帝曹叡最终改变了心意,“独召爽与放、资俱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在刘放、孙资的帮助下,司马懿成为了辅政大臣。后来,他又发动了高平陵之变,独揽曹魏军国大权。假如没有刘放、孙资的“帮助”,司马家族篡位谈何容易?其实,刘放根本没有想为汉朝“复仇”,但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