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进而熟读《三国志》,并熟知三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疑问。
比如,三国时期那可是著名军事家扎堆的历史时期,像诸葛亮、周瑜、曹操、司马懿这些人,包括被演义写成爱哭的刘备,个个都是军事界的大拿。可奇怪的是,为啥却没有几个三国军事家愿意写一篇著名的兵书流传下来呢?
么多军事大拿,大概也就是诸葛亮写了《将苑》和《便宜十六策》,而曹操据说写了一本《孟德新书》,可这本书失传了,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个疑问。
其实啊,三国时期军事牛人虽然多,但他们没有兵书流传下来的原因有好几个。
首先,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战乱不断,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揍你,局势瞬息万变。这些军事家们都忙着在战场上拼杀,制定各种战术战略,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写兵书。
其次,当时的传播条件也有限,不像现在,有网络啥的,信息传播飞快。那时候的文字记录主要靠竹简、帛书之类的,制作成本高(当时已经有了造纸术,但使用成本恐怕比竹简、帛书更高),保存下来不容易,因此,就算有哪位军事家写了兵书,也可能因为战乱、保存不当啥的,没传下来就失传了。
再者,古代的很多军事家,他们的军事思想和经验,都通过口口相传,传给自己的部下、弟子。他们更注重实际的传授,而不是写成书面的东西,即使写有单独的著作,也有可能不是广泛教学,而是单独教学。
如小说《三国演义》中就记载了诸葛亮教导姜维兵法,临终前也是把自己写的兵书单传给他,这种方式是符合那个时代的文人传授自己学问的思维方式的。
所以,综合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虽多,问世的著名兵书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