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晨跑
前言
“健康始于足下”这句老生常谈的格言鼓舞着无数人踏上跑道,而跑步以其简便易行、无需特别装备等优点,成为大众最青睐的运动方式之一。跑道上那些挥洒汗水的身影,散发着健康与活力,仿佛预示着美好的一天。
但来自浙江大学的研究报告却如同晴天霹雳:经常跑步的人,反而更容易患心脑梗!这不禁让人困惑,难道运动是通往健康的歧途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跑者
隐藏在跑步习惯中的健康隐患
实际上,科学运动确实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它能加速人体代谢,燃烧多余脂肪,塑造理想体型;它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提升心肺功能;它还能缓解压力,愉悦心情,提升生活质量。
运动无论是对身体还是心理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当的运动方式却可能将这把“健康钥匙”变成威胁生命的“隐形杀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研究就如同警钟长鸣,敲响了运动过度可能带来的风险——长期高频率的跑步,竟然会将心脑梗塞的风险提高10倍以上!
这项新发现让许多跑友都感到震惊,也让人们对如何运动有了新的思考。难道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跑步习惯,竟是错误的吗?为什么看似健康的跑步,会成为健康的威胁?其实这都是因为一些不良习惯。
跑者
首先就是空腹晨跑,它可以说是清晨的“健康炸弹”了,很多人觉得,早晨跑跑步能让人精神焕发,开启活力四射的一天。
但哈佛研究发现,每天早上6点到10点这个时间段,心血管疾病并发的风险较高。这段时间,我们体内的皮质醇水平会达到最高,血液的粘稠度也比晚上高出不少。如果在这个时候空腹还进行高强度运动,对身体来说简直就是双重打击,很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
跑者
上海一家医院的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他们收集的三百多起运动猝死案例中,有二百多起都是发生在晨跑时段,而这些人中,又有将近一百人有长期空腹运动史。这都足以说明,空腹晨跑并非明智之举。
还有间歇冲刺,这可是心率的“危险游戏”,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因其高效燃脂而备受推崇,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但这种追求极限心率的训练方式也暗藏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运动医学会指出,当瞬时心率超过固定阈值时,心脏供血效率不升反降。北京医院的研究也表明,经常进行400米冲刺的运动者,心脏电信号紊乱的概率比匀速跑的人要高出五倍左右。
除了以上两个隐患,跑步还有一个“甜蜜陷阱”,那就是跑后宵夜:很多人早上起不来或者没时间,就会选择夜跑,在挥洒汗水后,会选择用一顿丰盛的宵夜来犒劳自己,认为运动消耗了大量卡路里,可以放心享用美食。
跑者
可恰恰是这种心理让他们落入了陷阱。有研究发现,有八成以上的夜跑族会在跑完步后吃一些高脂高碳的食物,从而导致内脏脂肪增长速度比普通人快上好几倍,运动反而更不健康了。
但跑步虽有风险,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应对的办法。只要学会科学运动,就能将“健康杀手”转化为“长寿运动”。那么怎样才算是科学跑步呢?
信息来源
科学跑步
想要科学跑步,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运动的强度,想要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就要把心跳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科学研究表明在170减去年龄这个心率范围内,是最合适的。上下可以有五的容错值。
现在科技发达,许多运动手表和手环都配备了心率监测和报警的功能,我们应该多加使用这些工具,根据心率反馈及时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超出安全范围。
运动手环
科学搭配饮食,营养补给会让运动更高效。运动前后吃对东西,对提高锻炼效果和快速恢复身体特别关键。
锻炼前一个小时,喝点淡盐水加一根小香蕉可以很好的补充能量。淡盐水能帮身体补充电解质,保持水分平衡;而香蕉能补充能量,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准备。
运动后30分钟内,可以吃一些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乳清蛋白和蓝莓。前者有助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后者则能够将运动后产生的自由基清除,这些都能减少运动后体内的炎症物质,加快身体恢复过程。
跑者
为了保护身体,在连续跑步几天之后,一定要记得做做筋膜放松,给肌肉好好舒缓舒缓,可以有效减少运动损伤。有相关研究发现,经常做筋膜护理的跑步者,运动时受伤的概率明显减少。
筋膜就像是身体的“缓冲带”,能够吸收冲击,保护肌肉和关节。定期进行筋膜放松,不仅能预防损伤,还能提升运动表现,让跑步更加轻松舒适。
筋膜放松
跑步的环境也至关重要。当温度过低或者空气污染严重时,户外跑步对身体的危害可比你去跑步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大得多。
有调查发现,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跑步,对肺部的伤害,一个小时就和抽20根烟差不多。遇到坏天气,还是少去户外跑吧,做一些室内运动也挺好的。
当然了,肯定也有人不想运动,那么除了跑步,还有哪些简单易行又同样能够带来健康益处的运动呢?
信息来源
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
走路是最简单、最方便的运动方式。研究表明,每天步行七千到八千步,就可以显著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肥胖、高血压、抑郁症等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为走路步幅要比日常走路大上半个脚掌左右,步速要适中,保持轻盈的步态,才能更好地锻炼身体。
走路
墙边蹲着运动比走路更方便,它不占地方也不需要器材,随时随地都能做,不仅可以缓解久坐的不适,还有能帮助人们降低血压、减肥塑形,对膝关节和心脏健康也有一定的益处。不过要注意下蹲时别蹲得太深,累了就停下休息。
对于没有整块时间进行锻炼的人来说,碎片式运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短时间、高频次的运动,比如做家务、爬楼梯、站立办公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世卫组织把做家务也当成了锻炼身体的方式。研究表明,每天进行一定量的家务劳动,其运动效果相当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行动的真谛在于适度发力,坚持到底。
走在锻炼的途中,我们容易掉进一些常见的陷阱。有人盲目追求高强度,导致运动过量,损伤身体;有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以形成运动习惯;有人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事倍功半。
做家务
适量锻炼,坚持就是胜利。根据自己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锻炼目的,我们得慢慢来,先制定个合适的锻炼方案,然后逐步增强运动量和时长。避免急于求成,更不要盲目攀比。
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在朋友圈里晒步数、晒奖牌。关注身体感受,享受运动乐趣,这才是关键。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运动过量就像吃药过量一样,可能会对身体健康有害。而适度的运动则如同恰到好处的滋补,能够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把运动当成日常,让它变成乐趣,习惯就好。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担心跑步的风险,可以尝试“靠墙站”这项简单的长寿运动。每天坚持靠墙站立一段时间,可以锻炼全身肌肉,矫正脊柱,预防骨质疏松,促进消化,好处多多。
信息来源
结语
任何事都过犹不及,尤其是跑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自身感受,好的运动应该让身体感到舒适而不是疲惫。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你在运动中是否遇到过什么问题?有什么运动心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让运动成为我们健康快乐的源泉。
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