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
闭店商户未按要求彻夜亮灯,多名工作人员强行撬锁进店开灯。
春节期间发生在山西大同古城的这件事,成了这两天舆论场上的一大热点。不少人拍案而起,发声质疑。
也难怪,这件事实在是太严重了。
“撬锁开灯”师出无名,纯属胡来。据报道,这么干的“依据”是古城街道办事处鼓楼社区年前下发的《古城亮化倡议书》。倡议商户彻夜亮灯,以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初衷是好的。但是,初衷再好,也不能任性而为。倡议不是要求,更不是命令,不能对不响应倡议的商户采取“撬锁开灯”这样的强制性措施。别说是作为一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没有这个权力,就算是相关政府部门,如果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不遵循法定程序,也不能这么干。
只因闭店商户未响应倡议彻夜亮灯,有关方面的工作人员就找上门“上手段”,撬坏人家的门锁,闯进人家的店铺,强行“帮”人家开灯,太简单粗暴了。这么干既是对当事商户正当权益的公然蔑视,更严重损害了当地的营商环境与城市形象。
为此,当地应及时查明事情原委,严格依法依规对相关人员实施问责。
相关报道显示,“撬锁开灯”由多方“合作”实施。涉事人员中,不仅有街道社区的人,也有身穿“平城综合执法”制服的人员以及其他部门人员。按理说,如果不是有某种强有力的“背书”,小小一个社区不敢把倡议当命令来“执行”。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无权调动执法部门的人来配合自己的行动。
这样看来,接下来的调查与问责就不应只对着直接参与“撬锁开灯”的那几个人,而应深挖细究,查清这一行为的谋划者与组织者,并给予相应的惩戒。与此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隐藏在“撬锁开灯”背后的工作机制与作风问题。
事发之后,当地相关部门的反应似乎有些“迟钝”。涉事部门中,有的说尚不知情,有的说“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有的说此事“正在处理中”。给人的感觉是,相关部门还没有从过年的状态中走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地相关部门不应继续“迟钝”下去,“正在处理中”的这件事应尽快有个像样的说法。无论如何,不要幻想这波舆情会因有意无意的“迟钝”而消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