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公子
指鼠为鸭,提灯定损,周劼炫贵,云浩止耕,借警寻妻,三孩非亲......
事实证明,现实生活才是最高明的文创大师。这不,2025刚开年,当代网络版《世说新语》便再添一新词:撬锁开灯。
新词的发明者,出自山西大同。春节前,大同古城的商户老板们,收到了一份古城亮化倡议书,说为了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要求商户们春节期间必须每晚亮灯。
亮灯的具体要求为:室内必须彻夜留灯,室外的门头灯、广告牌、LED电子屏甚至灯笼,都要全部点亮。
为提高游客体验搞亮化工程,发心还是挺好的,但是亮灯是要用电的,电费谁出?文件上没没说。
有的商铺过年可以坚守岗位,可是有的商铺人家老板和员工也要回家过年啊,那这灯还怎么亮?24小时亮着,那这“亮化工程”的成本可就高了。
还好,文件上写的是“倡议书”,不是强制亮灯书,于是古城商户岳先生就没开灯,结果,半夜11点接到执法人员的来电,喊他去开灯。
对方原话是这么说的:“这不是通知你今天晚上要开灯嘛,你不开,一会我们公安就过来给你开了!你不信就试试!”
公安撬锁?这可是法治社会!岳先生大概不信,想着我的开关我做主,试试就试试,于是拒绝。
对方上脾气了:“你再说一遍,我告诉你,人可以走,灯得留,这是全市统一规定。”岳先生依然拒绝。
于是电视剧都不敢演的一幕上演了,对方还真就集结了十几个制服大哥,强行撬锁了。知道的,这是撬锁开灯,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搜查逃犯呢。
门开后,制服大哥们鱼贯而入,满屋子晃荡到处找开关。临了出门,还不忘又给大门加了一道新锁。没错,是新锁,连商铺老板都没钥匙的那一种。
岳先生傻眼了,看吧,这就是不响应倡议的后果,不仅最后还是要被强制开灯,而且连生意都不让做了。话说房租水电都是自己出的,咋就上了别人的锁呢?
事后,岳先生把这事儿发到网上,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和关注。
另一位商铺老板站出来佐证说,此前,他店铺外面的灯箱被相关部门要求拆除了,收到“倡议”后,他只能把门头灯都开了。
争议四起,大同市平成区委办工作人员站出来回应了,他说,看到这个事情,自己也感到很惊讶,确实不合适,相关部门也正在处理。
呃......这应该不是合不合适的问题,而是合不合法的问题吧?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于个人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
没有任何法律条款赋予执法队撬门开锁的权力,也没有任何法律条款,明令商铺必须彻夜开灯!一句轻飘飘的“不合适”,就想掩盖住此事违法犯罪的底色吗?
古有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如果不是那一身制服,一群人未经商铺老板同意,强行撬锁入室,这是什么行为?为什么有了制服护体,天大的混账事儿就都不是事儿了呢?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什么是准绳?法律、法治。
法治的真谛是什么?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
如何实现法治?很简单,公平,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