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2.94亿的“汝窑瓷”是夸张的天价,让不少人质疑,毕竟这种瓷器自古以来便是“绝世稀有”的代名词,哪怕近现代出土量增加,也基本动摇不了汝窑的地位。

姑且可以这么认为,毕竟“雨过天青”本是指柴窑,现如今被放在汝窑上更多的是人们的情感加持,多了一份寄情于物的历史渊源。

然而元青花的地位就尴尬了,这种本身应该数量巨大的瓷器,生生成为“国宝”级别,20多年的争论,如今已经开始动摇那些有钱人定下的基调了。


2.3亿鬼谷子下山罐

元青花真是让收藏家们又爱又怕,一面是拍卖会上的天价,一面又是赝品横行鉴定困难。如今景德镇的仿品都能成为网络热门,但那些明珠蒙尘的民间真品元青花,却很难有出头之日。

自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埃斯肯纳齐花费约合2.3亿人民币,拍下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之后,就此彻底点爆了中国收藏市场。

从此在西方资本控制的“定价权”基础上,国内各种鉴宝节目百花齐放,各路专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个古玩城拔地而起。民间一度号称8000万收藏爱好者。

然而20年过去,那些专家仍然宣称“元青花存世量仅300~400件”,这是基于馆藏数量和考古发掘,大体上是没问题的。但对于如何认证流失在外的真品,却始终没有办法,亦或者“不愿意”想办法?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 蚌埠镇馆之宝

举个例子,2019年的时候,一位25岁的年轻男子姚某,拿着几件元青花到处售卖。其中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器型硕大,发色浓艳,胎体厚重,加之精致的纹理和酥润的光泽,一眼看上去就很是惊艳。

和明初汤和墓出土,现为蚌埠市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那件盖罐不相上下,比故宫的那件还要大。这要是上拍卖,不得上亿啊?

结果喊价多次,专家不认可,藏家没人敢要。一怒之下他发到了“暗网”,八件元青花叫价5000万,并声称绝对是真品。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姚某当然有信心是真品,因为这八件元青花是他和同伙盗墓出来的,他直接自曝出处,引来了三名买家,但因为开价过高没谈拢。然后被人举报,警方顺着线索将这个团伙一网打尽。

这种干违法勾当的人,被抓很正常,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但这件事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一个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按图索骥拿着工具,在一个小县城(河北某县城)随便一挖,就挖出来八件元青花,那件盖罐还是被定为“国宝级”,这和传说中的“产量极其稀少”是否矛盾?


民间青花“全真七子”大罐

这样的事近些年屡有发生,还记得广西桂林前两年破获的盗墓大案,现场一桌子的青花瓷让人眼睛都看花了。

当然,对于违法犯罪我们坚决抵制,相信绝大部分民间藏家也不会参与。但无数次的事实告诉我们,元青花真不是什么稀罕的瓷器,曾经大量存在,现如今随着出土量的增加,存世只剩几百件的谎言,也该戳破了!

国内对元青花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还在依赖国外学者的统计,比如日本学者三上次男提出的“200件说”。当年是因为信息落后,但现在还在坚持“数量论”,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民间元青花展览

前段时间,某张姓藏家在北京举办展览,300件元青花一次性拿出来。结果让刘益谦破防大骂,他花了三千多万才买了一件,你一次性拿出来这么多件是几个意思?

这位张姓藏家展览的还大多是“残器”,就让很多“高端圈子”的人坐不住了。

单说高端拍卖,据统计,近16年国内外拍卖市场便流通了566件元青花,成交204件。这还是官方认证的“传承有序”,怎么“传承”的就不说了,反正都是漏洞,圆不过来。

他们自己都已经用事实,打了“数量论”的脸,何怪民间藏家质疑?


坂本五郎旧藏 2024香港苏富比秋拍:1860万港元

当初动辄大几千万到上亿,如今“名家旧藏”也不太吃香了,日本大藏家坂本五郎的旧藏元青花,不久前在苏富比拍出2760万港元,这跟多年前的天价相比已经低了很多。

更别说很多“新面孔”的元青花,已经沦落到几百万甚至流拍的地步,西方资本炒作的“天价谎言”,如今看也沦为了笑话。

元代景德镇窑口达300多个,生产时间近百年,且元青花作为外销瓷和日用器,理论上产量应该巨大,近些年的不断出土发现,已经证实了这个事实。

当然那些专家仍然嘴硬,又改口称:元代青花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国内留存较少,大部分精品外销至海外,然后不断鼓吹“海外回流”,就是不愿承认国内也有大量元青花的存在。


越来越多的元青花大藏家出现

元青花的存世量争议反映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与市场利益之间的深层矛盾。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曾提出,部分元青花仿品甚至带有专业检测证书,混淆了市场判断,导致专家对民间元青花的鉴定持保守态度,进一步加剧了官方与民间数据的鸿沟。

官方鉴定依赖考古地层学、类型学及“至正型”标准器,而民间藏家更关注器物本身的工艺特征和科学检测结果。短期内,这一争议仍将持续存在,但长期来看,拥抱现代科学的一方,必将为真正的民间元青花带来曙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