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像章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独特记忆,是60、70年代普遍而独特的文化符号。从1966年至1970年,毛主席像章的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各地纷纷制作并发行,当时可以说全国人手一个或者多个。
在收藏界物以稀为贵的概念了牢不可破,因此可以想象,数量巨大的像章肯定价值不高,只有特定的品种才有升值的潜力。
网传1200万的像章
有网友转发给我一篇文章,说里面介绍了各种毛主席像章,几十万到几百万的都有。特别是一枚黑玉像章,是文革时期玉石工匠冒着极大风险雕刻的,堪称绝世孤品,在90年代末卖给一位澳洲藏家,卖了足足1200万!
不好意思,这是假的,因为没有任何可靠的信息来源,查不到任何官方的新闻。十有八九是玉石炒家自己瞎编的文章,墨玉虽然比较贵,但真的贵不到这么夸张的地步。
毛主席像章确实是红色收藏的一大重点,是对那个年代有所感念之人寄托之物,不能仅用金钱来衡量。如果进入商业市场,那么只有极其特殊的品种才有价值。
三湘都市报的报道截图
在可查询的资料中,能拍出上百万的像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本身的材质非常昂贵。
比如三湘都市报在2010年报道过,一枚重达6公斤的金质像章拍出了192万元的高价。这种大型像章本来就只造了三枚,最贵的一枚在上海拍出600万。
不说收藏价值,就这么多的黄金,保底价就已经非常夸张了,一般人哪能买得起?
嘉德2020春拍玉质像章:7820元
距离我们不够久远的像章,且发行数量巨大,可炒作的空间不大。加上特殊的意义存在,炒家们也不敢太过放肆的宣传,远没有“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那样,制造出“绝世稀有”的概念来抬高身价。
价值上万的就是凭借材质和稀有度,黄金前面说了,银质像章大多市场价也就千把块钱。玉质像章的话,嘉德这样的大拍,也只能拍出7820元的价格,您先看看自己手上的像章,材质过不过关吧。
而制造量只有10枚的东海舰队大套章、同样不超过10枚的瓷质像章和象牙像章,价值虽然能过万,但是早就被“内部消化”了,怎么可能流到民间?
还有数量比较少的嘉兴南湖红船会议纪念章、元帅式像章、超大型像章等等,特指原版!都是如此,它又不像古董能靠“出土量”流落民间,早就被有资源的人收藏了,就算民间也有,但鉴定也是个难题,因为仿品太多缺少认证程序。
方形像章
至于我们民间常见的方形像章、宝塔像章、玻璃珠光像章还有网上宣传价值上百万的荧光像章等。真实市场价也不过几十元而已,品相好能卖到上百元就不错了。
荧光石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这么离谱的炒作都有人信吗?
那些更普通的铜铁铅镍材质的圆形像章、语录像章等,说实话十几块钱都很难卖。如果您觉得自己家里的像章很稀有,那么别在网上查,太多杂乱的信息根本分不清。去图书馆找相关文献资料,查清楚自己的像章是哪年生产的,产量是多少,这样的话还比较准确。
刘旦宅年画原稿《文君当垆》 西泠印社拍卖:89.7万
像章的价值怎么判定?拿其他藏品来举例,现代藏品和古董不一样,古董因为年代久远很多信息已不可考,只能凭借少数资料和眼力来辩真假,价值也是越少越高。
而现代藏品大多都有现成的档案,必须“人为”产生稀缺的概念。你收藏的小人书只能当废纸卖,但西泠印社拍出的王弘力《杨志卖刀》原稿,拍卖价高达126万。
同样你家里的年画过完年要么贴墙上发霉,要么撕掉,反正肯定不值钱。但西泠印社拍出的刘旦宅《文君当垆》年画原稿,价格高达89.7万。
因为这些都是当年知名艺术家亲手绘就的原稿,才有很高的价值!
50年代上海国营金店 毛主席金质像章
如果不是当年被国家奖励,或者后来一些国营商店发行的特殊纪念品,恰好被你家人赶上,买到了极其特殊的品种,那么现在在家里找到值钱像章的概率基本没有。
现代纪念币其实也差不多,抢到了或者后续买到了潜力品种,才有升值的期望。虽然这样科普相关知识没什么用,很多人只相信自己愿意信的,但叫醒一个是一个。
收藏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绝大部分过客,在网上看个文章视频就想发大财,这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