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57.75亿,《哪吒2》正式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
仅用7天,便突破50亿票房大关、刷新最快速度记录。
从“小吒儿”到票房之王,这背后是“五年磨一剑”。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史上最穷导演的“死磕”。
从陈凯歌到冯小刚,如今中国已迎来“新导演”时代。
01
2021年国庆档,一部《长津湖》掀翻整个中国电影市场。
这部描述抗美援朝战役的影片,从上映便持续保持高票房态势。
不断刷新的票房纪录,最终成功位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
而这一成绩,也对得起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大导的强强联合。
虽说电影票房制作成本为13亿,但却收获了57.75亿的票房。
由此也能看出,几位导演的“功力”以及所占据的“江湖地位”。
2025年的春节档,除却陈凯歌,徐克及林超贤再次贡献出新作品。
试问江湖谁与争锋?
徐克导演联手“顶流”金庸与肖战,带来电影《射雕英雄传》。
还未正式上映前,点映数据一直遥遥领先、占据首位。
哪知最后却有些“高开低走”,过于复杂的爱情令观众“望而生畏”。
甚至不少观众将其封为“包着武侠外壳的工业糖精裹脚布”。
网友更是辣评:肖战的流量都救不了徐克的“失足”。
而林超贤导演则是带来《红海行动》的续作《蛟龙行动》。
7年前,《红海行动》斩获36亿票房登顶当年国产片票房冠军。
而7年后,《蛟龙行动》不仅没能延续辉煌、甚至堪称“扑街”。
即使总制片人于冬大喊:打一星的都是“黑水”。
依旧抵挡不了观众“缺乏逻辑、剧情散乱、文戏薄弱”的广泛吐槽。
在这一片吐槽之声中,《哪吒2》却震撼上映,再次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
遥想5年前,这部影片一经上映便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首日票房纪录。
最终一路高歌猛进突破50亿,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
除了票房成绩惊人,影片的口碑也极佳。
在各大影评网站上,《哪吒之魔童降世》都获得了极高的评分。
观众们纷纷表示,影片的剧情精彩、画面精美、人物形象鲜明。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许多观众甚至二刷、三刷,被影片中的故事和情感深深打动。
而5年后,“死磕”的第二部再度强势来袭!
02
作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集,这部电影在制作上更加精益求精。
为了打造出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制作团队在特效技术上进行了全面升级。
例如,在 “水淹陈塘关” 的场景中。
为了呈现出洪水汹涌澎湃的气势,制作团队运用了先进的流体模拟技术。
对每一滴水的运动轨迹都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和模拟。
为了让水的质感更加逼真,他们还参考了大量的真实水纹图片和视频资料。
不断调整参数,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优化,才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这一场景的制作难度极高,不仅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
还需要制作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耐心。
光是这一个场景,就耗费了制作团队数月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
在制作过程中,团队还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
比如,如何让众多的角色在同一场景中流畅地互动。
如何实现更加细腻的角色表情和动作捕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作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尝试使用新的软件和技术。
他们还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进行指导。
与其他优秀的动画团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除了技术上的升级,制作团队在场景设计和角色塑造上也下足了功夫。
为了让陈塘关的场景更加真实可信,他们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古建筑图片。
对陈塘关的布局、建筑风格、街道细节等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每一个建筑的纹理、每一块石板的质感,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和雕琢。
在角色塑造方面,他们对每一个角色的性格、背景、成长经历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力求让每一个角色都更加立体、丰满。
哪吒的勇敢坚毅、敖丙的矛盾纠结、李靖的深沉父爱等。
都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精彩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获取灵感,制作团队还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探索。
有一次,为了拍摄到理想的海浪画面,制作团队特意前往海边。
在狂风暴雨中等待了整整一天,才终于捕捉到了那一瞬间的壮丽景象。
这些有趣的经历,不仅为电影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也让制作团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意义。
正是如此真诚与用心,才换来《哪吒2》的大获全胜。
就像中国电影界首位获得百亿票房的导演吴京一样。
他始终将“用真诚去展现给观众”当作信条,才诞生出傲人成绩。
后来,为拍电影在短短一年时间减掉100斤的贾玲也走上了这条“老路”。
而如今,导演饺子也正循着前辈的脚印,用真诚走出自己的路。
属于中国的“新导演时代”,已然到来!
03
如果说吴京拍摄《战狼1》时是请不起导演,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
那《哪吒》的导演饺子,比起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完完全全称得上是“史上最穷导演”。
饺子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者。
在家庭的期望下,他考入了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踏上了药学的学习之路。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
大三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饺子接触到了三维动画软件 MAYA。
就像一颗火种掉进了堆满干草的仓库,瞬间点燃了他儿时对动画的热爱。
那一刻,他意识到,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动画创作的道路,哪怕这条路上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辞职后的饺子,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他只能靠着母亲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活。
在那狭小的房间里,饺子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 “闭关” 创作。
这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足不出户。
每天的生活就是对着电脑,不断地构思、创作、修改。
为了节省开支,他和母亲省吃俭用。
衣服能不买就不买,食物也以素食为主 ,生活十分拮据。
那时候,饺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也不确定自己能否成功。
但他就是凭着一股对动画的热爱和执着,咬牙坚持了下来。
终于,在 2008 年,他的心血之作。
16 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横空出世。
豁出一切“死磕”到底的饺子,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
这部短片一经推出,便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举斩获国内外 30 多个专业奖项,被誉为 “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 。
这次成功,不仅让饺子在动画行业初露锋芒。
也让他坚定了在动画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2014年,饺子与光线彩条屋一拍即合,开启《哪吒》的创作之旅。
仅仅是剧本创作,就进行了66修改、耗费两年多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比如如何平衡故事的趣味性和深度,如何让角色的成长更加自然合理等。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对动画的热爱和执着,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
从 2014 年到 2019 年,整整五年的时间,历经无数挫折与困难。
饺子和他的团队全身心投入创作,靠着“死磕”的精神令电影得以诞生。
如今,两部《哪吒》破百,最穷导演也成功“改命”。
这种“死磕”的真诚精神,令他成功创作出奇迹。
“把每一部作品都当成最后一部去创作,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
当你跨越这座高山,回望时才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
总结:
“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哪吒的“口头禅”,何尝不是饺子的来时路。
五年又五年,苍老也代表着成功的见证。
这样的导演,对内娱来说何尝不是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