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周艺

编辑 | 苏淮

上映9天,市场见证了一位“3岁”影帝的诞生。

2月6日,《哪吒2》——《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冲上了60亿,不仅成为2025年春节档的第一名,更是超越《长津湖》,一举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



截图来源于微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对于出品方光线传媒(下称“光线”)来说,这是一次时隔5年的重大胜利;对于国漫,更是一剂强心针。如果把视野扩大至中国电影业,如此开端,完全掩盖了2024年的票房不利,人们迫切盼望的电影“救世主”诞生了。

从单个影片的票房极有可能达到100亿的角度来看,《哪吒2》接到的“泼天富贵”,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上乘之外,“运气”的成分也不可忽视。而从剧情的延续来看,多位人物“反转”之后,与真正的“封神故事”的联系已经变弱,这对于接下来的创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这一点来说,《哪吒2》的神迹,更像是给光线挖下的一个天坑。

01

“运气”还是“实力”?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2024年,今年春节档的作品题材更为多元;同时影片数量更多,品质也有基本的保证。如此,本应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最后却变成了“一超一强三输”、差强人意的市场反馈。

在影片上映之前,猫眼、灯塔等行业机构以及ChatGPT和deepseek等AI,对《哪吒2》票房的预测,基本维持在40亿到50亿左右,并未超越前作。

但在多个“意外”事件的催化下,《哪吒2》至今取得的票房成功,远超市场的共同认知。

从预售开启阶段各家的宣发表现来看,原本最被期待的《封神2》,因为预告片中挑选的魔家四将片段特效而被吐槽,胜率速降;《射雕英雄传》则因为预售时期流量粉丝的种种操作,影响了路人观看的情绪;最可惜的是《蛟龙行动》,以演员害怕“泄密”、手写台词、提防外籍演员等噱头,引发了大部分观众的嘲讽,让这部本就在“合家欢”档期不讨好的硬核主旋律动作片“雪上加霜”。

同行的“衬托”就此开始。上述三部影片在宣发方面的“迷幻”操作,让《哪吒2》、《唐探1900》以及《熊出没》的形象陡然“高大”了起来。

等到正式上映,《封神2》中殷郊角色的特效展现成为“硬伤”,经过短视频后期发酵的“模仿秀”,阻绝了很多观众的观影欲望;《蛟龙行动》在上映后则被指剧作质量远逊于前作,特效以及战斗表现甚至让“军迷”和主旋律片爱好者都敬而远之;《射雕英雄传》则深陷流量骂战不可自拔,影片本身的质量又不足以扭转口碑,很快掉下牌桌。

比起原本就知道是“烂片”,期待已久的续作质量下滑和明星导演的跌落神坛,则让观众对影片的逆反心理更加明显。上述三部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双双失败,便是最好的证明。

相比来看,《唐探1900》和《熊出没》,则因“无功无过”的及格表现,再次成为春节档里“喝到汤”的人。



《唐探1900》、《熊出没》的宣传海报

竞争对手纷纷落马,《哪吒2》迅速上位。因为口口相传的力量,后期很大一部分观众,是抱着“我倒要看看有多好”的心态进入影院的——群体的“从众”效应,成就了《哪吒2》后半程的登顶。

《哪吒2》本身的质量自然没有硬伤,但能取得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成绩,不得不说存在很大的“运气”成份。

02

硬反转之后的“填坑”

回过头来看,《哪吒1》中的改编,并未完全颠覆传统神话的格局,正反派的界限比较明显,申公豹的形象也符合大众固有的认知。但《哪吒2》的编排,则与“封神”原有的世界观大相径庭。

申公豹从传统意义上的反派人物,摇身一变成为“县城做题家”。原本阐教和截教的道法之争,经过当代社会情绪的重塑,变成精英阶层对底层民众的收割。

原本正大光明的仙界领袖,则反转为幕后最大反派。前作中龙王形象大洗白,结尾的人、妖、魔作为正派大战仙界,由此延伸出的隐喻和解读,又再一次助推了影片的热度。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身份形象的“硬反转”,打破了观众的固有认知。“彩蛋”中无量仙尊的阴谋展现,也让封神神话变成一个全新的故事,如果续作的创新难以服众,“翻车”的风险便大增。

《哪吒2》中的无量仙尊,并不存在于封神演义及传统神话体系中,但其形象借鉴了人们熟悉的寿星公。这种在公众认知中代表吉祥、安乐的神仙形象被刻画为重要反派,也让部分观众感到不适。

以同档期《封神2》来对比,观众就对影片结尾“通天教主”的形象产生质疑,认为太像“伏地魔”并有恶搞嫌疑,甚至有人以道教正统“讨伐”。

申公豹和仙翁的形象反转,既成就了《哪吒2》的成功,也为后续作品的创新带来挑战。

从故事的延续性出发,第二部留下的“坑”,让导演都有点心里没底;第三部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或是惊艳的桥段,单纯是正反派倒转的玩法,恐怕难以满足观众对续作的巨大期待。

03

后辈强势,“复制”之路难走

毋庸置疑,《哪吒》系列的成功确实让光线扬眉吐气,但要真正成为中国的“皮克斯”,它与体量更小的追光动画之间,仍未分出胜负。

“哪吒”和“大圣”两个IP,是光线手中的两张王牌。《哪吒2》花费6年时间,《大圣归来》续作《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目前仍在制作当中,距离前作甚至接近10年时间。另一重要IP《大鱼海棠2》,与前作相隔也接近5年,



电影《大圣归来》豆瓣词条

重要项目的制作时间长,而中间推出的系列作品却表现不一,《姜子牙》尚算成功,但《小倩》却票房与口碑双双失利。

目前光线储备的动画项目,还有《相思》、《朔风》、《非人哉》和《涿鹿》,从题材来看,均可算作古代神话系列;加上同时筹备的《姜子牙2》和《大圣2》,内容虽然丰富,但系列尚未形成。长时间的制作和筹备,使得光线的产能受阻,要将旗下IP进行有效整合,还要加快速度。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3年才成立的追光动画。后者在2019-2024年的5年时间里,已经推出了《白蛇三部曲》系列,与光线对打的“新神榜”,目前也已经有了哪吒和杨戬两部作品。

追光动画2023年的《长安三万里》,则开辟了“新文化”系列,在神话体系之外,切入传统文化赛道,巩固了内容护城河。



电影《长安三万里》豆瓣词条

光线是老牌头部影视公司,不论是发行还是出品,都有深厚的行业积累,项目成功率不低。但作为行业前辈,一直被小厂牌紧紧追赶,心中是否有点紧张?

对于《哪吒》续作的制作时间、如何维持“哪吒”IP的生命力,以及对“神话宇宙”的体系建设,源媒汇致函询问光线传媒,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目前猫眼预测《哪吒2》的总票房成绩已经接近100亿,以目前的美元汇率换算,甚至可以进入全球影视票房榜的前二十,与《超人》、《星球大战》等经典电影共坐一堂。

但光线的“神话宇宙”能否接住“哪吒”的成功,真正完成一个系列的IP重塑呢?这位“三岁影帝”将来恐怕还有数座高山要翻越。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