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在今年春节档电影彻底封神!

他刚在《封神》宇宙里担当伐纣先锋,又在《哪吒之魔童闹海》里C位出道,横扫春节档票房,刷新中国影史纪录,成功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一,进入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第二,并向第一发起冲击!演员拿到百亿票房就会有“百亿演员”的称号,那“百亿神明的称号,哪吒自然也就舍我其谁了。


来源/《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海报

哪吒已成功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一,

加上第一部的票房,“百亿神明”,当之无愧!


不光院线叫好,哪吒信仰在民间也一直叫座:四川宜宾有哪吒洞、哪吒行宫,四川江油的翠屏山上立着座“哪吒祖庙”,天津陈塘庄自称李靖镇守的“原版陈塘关”,河南南阳西峡县两座哪吒庙香火缭绕,连澳门大三巴旁的天主教堂隔壁,都藏着一座哪吒庙。

但若论信仰浓度,哪吒的真·主场其实在——

闽 台 地 区

厦门大寮灵宫的千年香火,漳州顶岱山的哪吒鼓乐,泉州太子宫的“境主”威仪,台湾370多座哪吒庙星罗棋布,“电音三太子”更让哪吒降临赛博舞台……哪吒信仰从未像闽台地区这样如此火热。


上图:厦门大寮灵宫。摄影/一探天涯


下图:台湾高雄五甲龙成宫主体殿宇,前阵奉哪吒三太子。摄影/杨玉



但究竟为什么,哪吒会在闽台地区受到如此崇拜?

从外国神祇到中国战神

千年哪吒形象如何流变

哪吒形象到底有多少,从《哪吒2》开头情节就能窥见一二:太乙真人重塑哪吒肉身时,在众人建议下捏出了诸多种形象,谁也说不好究竟哪个还原度更高。

这种形象多变最晚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成书期间就开始了,毕竟哪吒可能是中国流变最复杂的神明之一了。

哪吒的形象,是一场长达千年、全民参与的集体创作,中间融合了大量的佛教、道教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信仰。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摄影/柳叶氘

辽·哪吒太子故事石函(局部),

哪吒在后面指挥着前面三名夜叉闹海。


哪吒最初从古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原时,还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他手持金刚杵,瞪恶眼盯梢犯戒僧人。宋以后,百姓把对唐朝名将李靖的敬畏崇拜升华为神格,附会融合到佛教毗沙门天王的形象之中,造出“托塔李天王”这一爆款IP。而原来的毗沙门天王改译为多闻天王,跑去镇守北天门去了。哪吒的父亲,自然也变成了李靖。

父亲是“嫁接”的,剧本也是“截胡”的。哪吒的很多剧情设定来源于殷郊。殷郊是谁?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武王伐纣平话》中,他本该是肉球降生、三头八臂的伐纣战神,却在《封神演义》黑化成反派;而有个唐朝父亲的哪吒则直接穿越回商朝,拿到了殷郊的“肉球降生”“伐纣先锋”剧本。


制图/九阳

哪吒的形象,

是一场流变长达千年、吸收不同信仰的集体创作。


哪吒的装备更是神仙众筹。佛教密宗的武器库给哪吒留下了降魔杵、斩妖剑、缚妖索;而火尖枪、风火轮、金砖则来自道教华光马元帅(也就是俗称“三只眼的马王爷”)的友情赞助;九龙神火罩是道教“火罩咒”的实体化。

最后明清小说家大手一挥,把这些“借”来的法宝连同“嫁接”来的身份、剧情,全塞进《封神演义》、《西游记》里,直接让哪吒战力值飙升,成为少年战神。




来源/《哪吒之魔童降世》

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哪吒的法宝主要集中在火系。


但这还不是哪吒的完全体,从四川洞窟到澳门街头,这位神明被各地百姓拜出了不同的模样。

“大欺小,癞疙宝!小欺大,没文化!”《哪吒2》中太乙真人的川式顺口溜,来自于传说中他的修行之地——四川江油乾元山金光洞。四川江油的诸多地名,可以单独撑起哪吒故事宇宙了,这里有哪吒肉球降生的陈塘关,也有敖丙的“白龙宫”,还有打死敖丙的“太子石”,如今翠屏山还立着一座哪吒庙。

更有意思的是,在清雍正版《江油县志·杂记》里,哪吒手里的战斗法宝变成了救死扶伤的回春医术:“邑有供太子神者……凡人户有疑难症,咸往请之”。如此完备的地名和传说,哪吒似乎天生就是个江油娃儿。


四川江油乾元山金光洞里哪吒像。 摄影/张小平


不过,同在四川的宜宾可不服气。在宜宾,哪吒的神职偏向“治水”。宜宾地处三江汇流之处,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城”,传说中哪吒曾逼龙王将海水从合流处退去万里,硬把泽国变良田。

宜宾也有陈塘关和翠屏山,山上的哪吒行宫曾被海峡两岸共同盖章认定为“哪吒祖庙”,这里的哪吒神像面朝长江,香火缭绕间,哪吒成了宜宾人心中治水安澜的“水神”。


摄影/杨玉诚

宜宾哪吒行宫。

1998年,宜宾哪吒行宫的三太子金身,曾被请到台湾地区绕岛半年。


然而其他省市也不可能只让四川专美于前,《哪吒2》里虾兵蟹将一口的天津话,让天津陈塘庄有底气拍桌子:李靖守的关隘就在介儿!陈塘庄虽然现在距渤海有40多公里,但根据对渤海湾西岸“贝壳堤”的地质考古研究,这里在商朝时期距海只有3公里。

除此之外,还有陕西岐山县(西岐)、河南南阳西峡县都有哪吒信仰的痕迹,但最虔诚的当属澳门。澳门的哪吒信俗,2014年列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澳门有两座哪吒庙,一座在柿山,一座在大三巴牌坊右后侧。哪吒诞辰日一到,抢花炮、神牌出巡、飘色队伍穿行在葡式碎石路。抢花炮最能证明澳门人对于哪吒信仰的虔诚,花炮共有12炮,每一炮对应一尊小的哪吒神像,抢中一炮即可请回一尊哪吒像回去供奉一年,次年归还,想延请还得继续抢。


上图:哪吒诞辰,孩子们装扮成神灵参加在圣保罗遗址前的哪吒圣尊


下图:澳门大三巴,哪吒庙。摄影/黄昆震



从古印度到西域再到各地,哪吒的形象顺着陆上丝绸之路一路演变,从最初的密宗战神,到后来的少年英雄,佛道元素是经线,民间脑洞是纬线,千年交织,最终定型了……吗?

并没有!

当陆上丝绸之路影响力的末端,碰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哪吒来到闽南后,从神名、形象、神职和祭祀等多个层面,又迎来了一次升级!

从中原到闽台

哪吒如何成为割舍不断的华夏文化DNA?

如果你去过厦门、漳州、泉州的哪吒庙,你可能会发现这里的哪吒形象,并非你脑海中那个身着肚兜、扎着抓髻的少年英雄。在厦漳泉的闽南地区,哪吒更多时候是另一副模样——全身披挂、手持法宝、威风凛凛的战斗之神。哪吒的称呼也不再仅仅是 “三太子”“三坛海会大神”,而增添许多诸如“中坛元帅”“中营神将”“中营大将军”这样充满军事色彩的响亮名号。


泉州天后宫供奉的哪吒,三头六臂,披坚执锐。 摄影/杨玉诚


为什么哪吒来到闽南后会有如此身份转换?答案藏在闽南的山河海洋之中。

福建的武夷山脉和鹫峰山脉、戴云山脉,构成了保护闽南的重重屏障。晋江、九龙江等水系冲破山阻,一边承担起沟通中原与沿海的重要通道,另一边则在闽南冲击出大大小小的平原,庇佑着前来此处的中原移民。

当唐末五代,中原移民翻山越海扎根闽南之时,陌生环境带来了不安全感,让移民对护卫境域有着强烈的需求。于是这些移民祭出了道教、佛教以及瑜伽教,再结合中国自古流传的四方护卫之神等多重信仰,以聚居地为单位建造东南西北中“五营”。


供图/陈伯健

漳州天宝玉尊宫拜天公,

闽南人热爱“拜拜”,大年初九拜天公要比初一还要隆重。


他们在营中安设神将,祈望向上天借来威武神力,守护村子界线、保卫移民境域。东西南北四营的统领说法不一,但中营统领的位置,一直由哪吒来担任。毕竟哪吒作为三头八臂的战斗神,在唐宋时期人气颇高,由他来担任中营大将军最适合不过了。如今哪吒三太子神尪(wāng)背后的五支靠旗颜色,对应青白赤黑黄五色,象征“东西南北中五营兵马在此”

闽南一面是山,另一面则是海。闽南的海岸线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海港,是营建深水港口的理想之所。当闽南的商船面临海浪、遭遇海盗时,他们只能求助于海神护佑。于是闽南海岸线上诞生了诸多海神信仰——通远王、真武大帝、妈祖。而中原而来的哪吒,一直都有威震东海、平定水患的美名。在信仰和传说的双重叠加之下,哪吒在保卫境域和护佑出航两方面,逐渐成为闽南人最有战斗力的神明,从此香火不断,庙宇林立,直到今日。


漳州送王船的仪式中,会奏响哪吒鼓乐。 摄影/城市穿梭客


泉州老城总能在转角遇见神。这个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古城,被划分为三十六铺、九十四境,一铺一境皆有神明。老城的打锡巷深处曾有座“溥泉宫”,庙内供奉着此境的“境主”中坛太子哪吒,清朝人记载这里“香火云集,有求必应”,人们“休咎必祷,水旱必祈”。虽然如今溥泉宫只存于古籍之中,但大泉州城内仍有七处宫庙续着哪吒的香火。在泉州南安石井镇溪东村,明代就有哪吒为海上航行保驾护航的传说,村民的感恩化作永恒的崇拜,“李府太子神庙”时至今日依然定期举办进香庆典。

厦门,哪吒信仰早已融入市井和方言之间。老厦门人更愿意把哪吒请进家中,家中佛龛祭祀的神明,通常就有脚踩风火轮的哪吒塑像。他们把哪吒的称谓融合进闽南的方言里,哪吒在这里变成了“李罗车”“罗车公”。而主祀哪吒的翔安大寮灵宫里,始建于宋代,是不少台湾哪吒庙的祖庙。


厦门大寮灵宫,主祀哪吒三太子, 是中国台湾很多哪吒庙宇的祖宫。


漳州人敬拜哪吒的方式总是带着低沉的鼓点,600年来这里流传着一种名为“哪吒鼓乐”的祭祀音乐,因唱词中有“觐请哪吒三太子”之句而得名。光绪年间传下的十二把长柄鼓摆在主祀关帝、配祀哪吒的文衡殿内,长柄鼓鼓声粗犷有力,当地人认为这鼓声有辟邪和通神的作用。

在漳州顶岱山上,每年九月九日哪吒诞辰之际,村民们都会汇聚在主祀哪吒的九龙宫内,他们奏响哪吒鼓乐,抬着哪吒神像赤脚跨越火堆,祈祷三太子能够一如既往地保卫村庄、护佑村民。




摄影/香蕉我在这

漳州顶岱山九龙宫太子庙,三年一次踏火民俗活动,

村民抬着哪吒神像赤脚跨越火堆。


明清之际,闽南百姓跨越海峡迁徙宝岛。他们依照故乡的模样,几乎完整复制了闽南的信仰系统,哪吒香火也飘过海峡,在台湾各地绽放为太子宫的歇山燕尾。而复制的关键,就在于“分灵”,这可能是中国民间信仰史上最为动人的迁徙叙事。

一套完整精密、可以溯源的“分灵”制度,绝非简单地复制神像的形貌,它是以祖庙为原点,将香炉火种、彩塑神像以及祭祀仪轨整体打包的迁徙仪式。

1663年,泉州府晋江先民,在台湾新营完整复刻了哪吒的香火,这座草庵终成被称为宝岛“太子庙之首”的新营太子宫的前身。


台南市新营太子宫·新庙部分。 摄影/杨玉诚


典籍碑刻上,类似案例比比皆是:厦门同安太保殿分灵出了台南麻豆太子宫,高雄的化龙宫,在清初分灵自福建祖庙;高雄的左营天府宫,在清初分灵自福建泉州。台湾二水乡桃山庙内的碑文上,篆刻着它分灵自漳州桃凤宫的来时路。

清代勘察台湾地形第一人的林君升,他的传奇经历则更具意义——昔日在厦门哪吒庙大寮灵宫寄居的少年,几十年后调任台湾,不仅重塑了故庙哪吒金身,更让哪吒香火在台湾落地生根,让大寮灵宫成为台湾诸多哪吒庙的祖庙。


中国部分哪吒庙宇地图 闽台地区的密集程度肉眼可见 制图/田东玉


如今台湾地区的哪吒庙宇体系内,血脉寻根的谒祖仪式已经内化成了制度。近则在宝岛之内顺着分灵的线索谒祖,远则会跨越海峡来到闽南寻找祖庙,而更远的,则会跨越山与海,来到四川江油、宜宾等地拜谒翠屏山、探访哪吒洞、寻迹太乙真人修仙地。

闽南、台湾,连同其他各地的数百座哪吒庙,串联起上千条分灵路线,每个分灵节点都是可溯源的坐标,每条谒祖路线都是割不断的文化DNA。


摄影/杨玉诚

高雄三凤宫,

主神中坛元帅分灵自高雄龙水化龙宫,

而龙水化龙宫则在明末分灵自福建。


从战神到电音三太子

赛博哪吒有多魔幻

当哪吒信仰随闽南人渡过海峡,这位战神不仅在数量上分灵无数,更在形象上彻底放飞自我——

阿嬷拿着在太子庙开光的婴儿奶嘴直奔婴儿房,威猛的少年战神已经成为软萌的安抚神器。供奉哪吒的祭品,也变成了糖果、饼干、奶嘴和玩具。

只因风火轮和轮胎有相似之处,台湾的司机会在挡风玻璃下方供奉一尊哪吒神像,充当神明版GPS,踩离合起步之前一定要拜一拜,哪吒从此化身成运输行业的神明


摄影/杨玉诚

台南麻豆太子宫,哪吒三太子中坛元帅神像大观,

有童子像、元帅像等不同时期的哪吒像。

供奉的“奶瓶”糖果,证明着哪吒儿童守护神的身份。


而在霓虹灯更深处,打扮入时的哪吒已然蓄势待发,这个古老而又新潮的少年战神,正在宝岛台湾进行着一场奇妙的变形记。

如果现如今的托塔李天王定睛扫一眼人间,怕是要对儿子的职业规划产生认知震荡:嘴里咬着奶嘴、手戴白色手套、鼻架LED眼镜、头戴监听耳机,全场霓虹灯聚焦于此,随便比划两下就是人群焦点,这就是闽台神明的流量明星——电音三太子


摄影/5F

电音三太子成为“流量明星”后,

经常被请到各地参与民俗活动,

其神偶扮相更是和“福州游神”完美契合。


在乡下的庙会里,在城里的晚会中,在开业迎宾、婚礼庆典,你都能看到电音三太子的身影。哪吒的法宝在21世纪再次发生进化,乾坤圈变成了混音台,火尖枪成了荧光棒,混天绫化身为激光灯,风火轮更是在LED灯带里转速翻倍。

电音三太子往往不是哪吒一个人出演,有时候与金吒、木吒成团出道,有时候和五营元帅一起组成五人乐队。


电音三太子的最佳配乐, 必须是《保庇》。 来源/失眠比赛冠军


很难考证电音三太子的表演形式究竟是在哪个时间节点出现的,也很难说这种表演形式是某个人或团体的发明创造。它和哪吒本身的形象一样,是一场历经数年的集体创作。电音三太子最初来源于闽台地区的“阵头”,类似于闽东的“游神”,为了感谢神明护佑,当地居民会在神明巡游时,边走边表演,而哪吒也在巡游表演队伍之中,身穿黄色战甲,背插五营旗帜,踩着七星步,之字形方式前进。

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台南某次阵头表演,无意中将北管八音切换成节奏感超强的赛博舞曲,那一刻哪吒突然多了个掌管DJ的神职,和他的表演团队一起,成为两岸三地最赛博的流量天团


摄影/丁俊豪

福州长乐游神的队伍中,

经常能看到电音三太子的身影,

在游神队伍中负责气氛担当。


从庙宇到舞台,哪吒天团的故事还在继续,这支流量天团精通唱跳rap,和艺人合作过歌曲,上过春晚;也能在回乡省亲的时候完美融入福建游神队伍,电音三太子和本土哪吒神偶相遇,宛如镜像双生。

从四川山野的太子祖庙,到天津河南的哪吒故里,从闽南街边的境地神明,到宝岛宫庙的中坛元帅;千年来,顺沿着陆海丝绸之路的传播,伴随着中原先民南迁的脚步,哪吒从话本小说里无形的神话,化作歇山燕尾下的有形的塑像。

他有时是医生,有时是战士,有时又是治水专家,他的肉身可以无数次重塑,化作无数种被祈求的形象。经历无数次形象嬗变的哪吒,通过分灵再分灵的宫庙网络,将海峡两岸中国人带回同一个精神原乡里。


福建漳州玉江村“法官鼓 哪吒鼓乐”。 摄影/韩克非


如今闽南老街上,你可能会在街头巷尾的角落,和某个显得有些促狭的哪吒庙不期而遇:

彩塑的少年英雄仍然保持着臂套乾坤圈、手提火尖枪的战斗姿态。但烧金纸的阿嬷或许不知道,她朝拜的不只是一个少年战斗神,而是中华文明沿海构建的精神防御工事。而香炉中袅袅升起的青烟,仍在诉说着特殊地域环境之下的千年生存智慧。当中原的香火映在海上的浪涛时,中国人总会创造出最灵活的神明。


摄影/杨玉诚

龙岩照安堂哪吒,

福建的许多神像都有黑面、金面、白面之分。


文 | 晓晨

图片编辑 | 陈金鱼

制图 | 九阳 田东玉

文章首图 | 杨玉诚

封图 | 《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

参考文献:

《哪吒 “借”来的神通》 李天飞 中华遗产

《从“异乡”到“家乡”——宜宾市哪吒信仰产生原因浅析》 周熠翔

《哪吒寻根记——贝壳堤背后的故事》 冯哲

《哪吒信仰的域外传入与其在中国的本土化》 邓啟刚

《哪吒与水崇拜》 邓卫中

《宜宾哪吒文化记忆建构研究》 宋利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