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魔童登顶中国电影历史票房冠军,我最大的启示就是
搞文化的人,一定要有文化,高考600分的人和高考300分的人就是有本质差异。
这个差异不仅仅会体现在剧本文字这种直观层面,还会从角色理解,故事内核,社会大环境感知等所有层面发挥出来。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哪吒这两天的一个争议,是痛斥魔改削弱了哪吒故事原本的反父权色彩对吧?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没文化发言
我可以非常确定的告诉你,但凡信了哪吒反父权这套说法的,普通网友也好,网红自媒体也罢,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没文化。
为什么,因为哪吒并不是纯粹的虚拟角色,哪吒在我国是有实实在相关信仰的,主要在南方地区,被视为地方守护神。并且在诸多神话小说,民俗活动中都有出场,非常明确的历史传承。
而在这些实打实传承下来的故事中,哪吒的削肉还骨这一幕的理解是什么样的呢?
“从小好胜叛逆,惹下祸后为了不连累父母,割肉还亲,然后在死而复生后,痛改前非,成为伐纣将士”
这还不够哦,在宋代佛经《五灯会元》等相关著作里,这甚至是一种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哪吒为了不连累父母自刎,这是用最不孝的形式诠释了自己的孝道。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暴论,很多学术著作中都认可这个观点。
哪吒自小好胜叛逆,惹下祸事后一人做事一人当,为了不连累父母自刎以谢天下,这是实打实的至孝之举。
是不是听傻了,说好的反父权,怎么突然变成至孝之举了?
所以究竟哪个说法更对呢?
我认为毫无疑问是后者,不单单因为他是历史流传下来的说法,更因为这个说法才能在逻辑上站得住。
最简单的例子,隔壁大闹天宫的片场里,
是谁带着天兵天将来花果山的?托塔天王李靖,三太子哪吒
于是问题来了,你前脚在那反父权,后脚到孙猴子这边,怎么就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了?玩我是吧?
现代人比较文明,觉得你故事瞎编,最多就不进电影院
古典时代可不会和你客气,说书先生圆不回来,是真会被砸场子的。
中国古典神话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单单有哪吒,还有孙悟空,二郎神,八仙等一堆故事,并且各个故事的神仙之间还会互相串门,你一个故事魔改了,很可能连带一堆故事逻辑爆炸。
所以只有为了不连累父母自刎以谢天下,重生后浪子回头这个说法,能把逻辑圆回来。封神演义,大闹天宫等一堆神话里,哪吒都是跟着李靖出征的,你圆不回来一堆故事没法讲。
而这个说法,也更契合古典时代说书人生态。
首先,哪吒从小叛逆,一个机灵好胜,又有点神通的小神仙角色,既能搞笑,又能惹祸,非常适合讲故事。
其次,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这一幕,情绪激昂,戏剧张力拉满,非常典型的故事高潮。
最后,重生后浪子回头,阖家团圆,一家人都成为神仙,既是圆满结局,也为后来李靖哪吒四处客串留下了基础。
有年少叛逆,有父子恩仇,有浪子回头,最后还有阖家团圆。元素非常齐全,覆盖各个年龄段。年少的人爱听,年长的人也爱听,天桥下能讲机灵小神仙四处惹祸的故事,被请去富贵人家,能说阖家团圆一家封神的故事。
所以我说过很多次,不要看不起老保守们,任何事物能穿越历史长河流传下来,肯定都是有道理的。
你是不是要以为,今天我们的文章就此结束了?NO,这才刚刚热身。
因为上诉一切,我们只论证了传统历史中,哪吒的角色形象。
但我们从始至终无法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1979年的经典版哪吒闹海。作为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第一部在戛纳参展的华语动画电影,经典版哪吒闹海堪称一代人的回忆。
所有哪吒反父权的说法,源头也都指向的这个经典版哪吒闹海,包括deepseek查询也是如此,哪吒反父权的说法第一次大量传播是在2019年的豆瓣影评,但内容源头,被认为就是79年这一版哪吒闹海。
所以,问题来了,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为什么要这么演绎,为什么这个版本的哪吒,强化了削骨还肉的剧情,删减了后续浪子回头的剧情?
是因为这个版本的编剧们没有文化,在那瞎编?NO,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他们有文化,所以对哪吒故事做了契合时代的改编。
79版哪吒闹海的导演编剧王树忱先生当年在《电影通讯》杂志上发表过《哪吒闹海》的剧本改编报告。
你会发现,上诉我说的一切问题,当年他们都考虑过。
直接放原文,当年上影厂拍的时候,就考虑过三个思路,
第一个,按照历史原著,从哪吒出世拍到自刎再拍到浪子回头重新认父。
第二个,围绕闹海情节进行加工整理,突出关键的削肉还骨,也就是经典版哪吒闹海使用的思路。
第三个就有意思了,他们认为要加上商周斗争这个历史大背景。发现没有,加上商周斗争,阐教截教大背景,这不就是今天哪吒魔童所使用的思路吗?
所以说英雄所见,往往真是略同的。
在时间的长河中,真正读懂历史的人,看到的都是相似的,我站在2025年所看到的一切问题,40年前哪吒闹海的主创们,全都看到了。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79版的哪吒闹海,为什么当年的创作者们,在几番考虑后,最终选了方案二呢?
还是那个答案,时代
经典版哪吒闹海的上映时代,是1979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
他既是革命叙事的末尾,又是改革开放的先声,
革命叙事破四旧反封建,改革开放意味着大胆尝试,黑猫白猫
不论哪个叙事,都会强调大胆,要勇于掀翻过去的传统。
所以在那一版里,你会发现四海龙王的角色形象是这样的,完完全全的丑角
这一版里哪吒闹海的原因也非常明确,就是因为四海龙王剥削百姓在先,根本不是个人恩怨,而是非常明确的阶级仇恨。
故事的末尾,哪吒成为仙人后,画面表达又是什么样的呢?
无数的百姓在山头感谢哪吒,
这是一个人民的哪吒。
类似的镜头在后续的哪吒作品里很少出现,因为后续很多哪吒把故事变成哪吒个人的恩怨情仇了。
所以事实就是,1979版的哪吒闹海,没有瞎编,他就是最符合那个时代的产物。
很对人对入关后自有大儒辩经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上,稍微复杂一点以动漫电影等形式出现,往往就意识不到。79版哪吒闹海影片,本质就是革命叙事时代的大儒辩经。在历史原著的基础上,他们做了符合时代的改编。
四海龙王代表着腐朽的封建统治,李靖意味着保守的封建家庭,而革命小将哪吒,在和封建家庭割席后,勇破四旧,大闹东海。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明确的革命叙事,甚至可以说是老一代无数革命者的写实。
所以在这个版本中,哪吒和李靖为代表的保守家庭,一定会做最明确的切割。
浪子回头重新认父的剧情必然不会出现,故事就写到哪吒重生戛然而止。
新时代来临了,至于新时代的故事会走向何方,影片没有给答案。
也正是因为79版哪吒闹海的内核是反封建革命叙事,所以李靖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是心软的,主创甚至明确表达,不是在反对父子之情,李靖内心是痛苦的。
这才是真正理解历史的人,当年的革命先驱们离家出走闹革命,难道是什么原生家庭不好,父母压迫吗?NO,很多革命先驱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家庭很美好,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非常友爱。
但为什么还背离家庭闹革命呢?因为看不惯天下这千千万万百姓受苦,看不惯这中华大地沉沦。
什么叫大爱,这就叫大爱
什么叫革命叙事?这就叫革命叙事
背离的是地主家庭这个阶级,是大道的分歧,而不是简单的和父母有仇过不去。
甚至在这个叙事里,父母对孩子越好,越能体现革命者的出发点
我本无意逐鹿,奈何苍生苦楚
我家庭美满,但我为了救亡中华赴汤蹈火
所以我说了,把哪吒闹海这套反封建叙事理解成什么反父权,原生家庭苦难的,本质就是文盲,就是历史和政治不及格。很多文科生只会背书念经,压根没有自己理解。
但是到这里,我们的逻辑依然没有闭环,
哪吒的历史原著是能自圆其说的,79版哪吒闹海改编也是符合时代的,
那么2025版的哪吒魔童,为什么要这么魔改呢?
答案依然是时代。
2025年是什么时代?很多人在那谈什么电影行业发展,院线数量,这些都小了。
真正时代级的大背景,是结婚率。
这些年的结婚率是什么样的呢?直接放数据图,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而结婚年龄变化是什么样的呢?
从90年的23岁到现在直奔30岁。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结婚年龄,和今天咱们要讲的哪吒电影,有什么关系呢?
很简单
过去结婚年龄早,意味着年轻人和父母,原生家庭的相处时间更少,和伴侣的相处时间更多。
现在结婚年龄推迟,意味着年轻人和父母原生家庭的相处时间更多,和伴侣的相处时间少。
直白一点就是,随着结婚年龄推迟,当代年轻人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依赖,是远超过去时代的。
当年的革命时代,年轻人是真的可能16岁离开家庭来到单位,结识了单位同志然后双方看对眼,随后一不要房子二不要彩礼,甚至不需要父母同意,就凭着满腔爱情在一起。对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父母和爱情,这两者还真是可能抉择一下的。所以有了那个问题,老妈和老婆掉水里,你先救谁。
在那个时代下,勇于反抗旧秩序,勇于和家庭割舍的哪吒,获得了成功。
而2025年,这个局面变成什么样了呢?
首先平均结婚年龄来到30岁,其次平均就业年龄也大大推迟了,当年中专生高中生就能进单位进宿舍,现在本科不够还要硕士,很多人三十岁还和父母住一起。现在的年轻人和父母是亲的多的。
然后爱情那边呢?在这个结婚率雪崩,离婚率爆炸,骗彩礼问题天天挂在热搜上下不来的时代,你和我谈爱情,我都觉得好笑。今天老妈和老婆掉水里先救谁这个问题已经完全不具备疑问性了。
所以1979年版哪吒闹海大获成功的时代背景,已经完完全全变了。
父母家庭这边全面加强,单位,组织,爱情等因素全面雪崩。
几十年前电视剧上演的是你是风儿我是沙,一起离家私奔,现在热搜上挂的是“江浙沪独生女”。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你还和我说什么反父权反封建反家庭,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念经行为。抛开事实和市场不谈,光在那念经。
因为所谓爱情抛弃老爸老妈?滚犊子吧!
在这个时代下,哪吒一定是会回归家庭的。
或者说,这个时代要获得市场成功,冲击百亿票房,那你拿出来的哪吒,一定是回归家庭,认可父母亲情的。你当然可以按照自己意愿整一个反父权的哪吒,但最终市场走向必然是遵循大众情绪的。
所以我说哪吒魔童的改编,非常高明,加强了哪吒和父母的感情,一家人并肩作战,矛盾则集中到阐教截教的阵营大战上。既懂市场,也懂原著,逻辑还非常通顺,这就是真实理解了时代的。
而如果按照所谓反父权叙事去改呢?
且不说市场环境大众情绪,首先你逻辑就炸了。
因为我翻了一下,特别神奇的一个情况是,很多痛斥哪吒瞎改,呼吁要加强反父权反封建叙事的人,前两天还在过年相亲问题上支持彩礼。
反父权反封建,反对一切旧秩序,但二十万的彩礼不能少
那你还反个啥呢,搞笑是吧?
也就是这个叙事是有逻辑雷区的,口上喊的是反对一切父权封建,但你压根不知道,具体到作品中,哪些行为是她们定义的“封建糟粕”,哪些行为会是她们定义的“传统文化”
创作者要是信了这个说法,作品的内核绝对是雪崩级别。不论你角色表现再好,市场表现一定没法看。
很多导演说不定还会好奇,我这明明拍的不错啊,怎么观众就不认账呢?一定是观众审美水平不够!!!
所以事实是要拍出好的作品,不只光看剧本故事,角色演技,还要能理解社会现状大众情绪,注意,是真正的现状,不是网上数据刷出来的现状。尤其不能跟着网上口号瞎走。
甚至可以说,辨别虚假数据,摸清大众真正需求,可能会是这个时代导演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时代是不存在书房里的导演的。
在一个大家都厌倦集体叙事,向往自由爱情的时代,拍渴望拍庐山恋就是高明的。
在一个大家都觉得爱情是傻子是舔狗的时代,删去爱情戏,多上大工业特效,就是高明的。
因此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哪吒魔童大获成功,为什么饺子,郭帆,冯骥这些非科班导演走到了前面。
本质原因就在于,理解这一切,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字水平,他还需要经济,政治,历史,对于社会现状的洞察和理解。
只有所谓科班技巧,而文化水平不够,很难全面理解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