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哪吒这个角色又火了起来。
网上有关哪吒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有网友提出,为啥李靖的三个儿子里面,老大叫金吒,老二叫木吒,老三要叫哪吒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是在玩梗,比如有网友说哪吒的法相是三头六臂,就相当于是“水吒”“火吒”“土吒”三位一体了,由于人们分不清楚,所以就叫他“哪吒”。
当然这只是网友的玩笑,实际上哪吒这个名字是有一个很长的演化过程的。
关于哪吒这个形象,最为人熟知的是出现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两本书中。
但两本书里的哪吒并不相同。
《西游记》中哪吒名字的来历
在《西游记》的世界中,哪吒的名字是与生俱来的,他出生的时候“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
哪吒的师父并不是太乙真人,他小时候闹了东海水晶宫,抽了蛟龙的筋,李天王怕有祸患,便要杀了哪吒。
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剩下的一点灵魂飘到了西方求救,当时佛祖正在讲经,看到了哪吒之魂,便“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救了哪吒。
所以在《西游记》,哪吒实际上应该算佛门弟子。
《封神演义》里面哪吒名字的来历
但当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故事主要改编自《封神演义》,在这部书中,哪吒的师父是太乙真人。
他的名字也是太乙真人给取的,在哪吒出生的时候,太乙真人来到李靖府上,他问李靖哪吒是什么时辰出生?李靖回答是生在丑时。
太乙真人说:“此子生于丑时,正犯了一千七百杀戒。”
然后就给起了个名字叫“哪吒”,并收了哪吒做他的徒弟。
专家推测哪吒名字的产生过程
关于哪吒三兄弟名字的由来,还要从他们的父亲托塔天王说起。
托塔天王的原型本是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也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
在唐朝时期,对毗沙门天王的信仰极其兴盛。毗沙门天王在佛经中,本是北方守护神,很多人也认为他是战神,在信仰流传过程中,渐渐把他和唐代名将李靖的形象合而为一,于是毗沙门天王变成了李天王。
但李靖的形象跟四大天王相差比较大,于是毗沙门天王就分成了两个形象,一个是多闻天王,跟其他三位天王组成了四大天王。
李靖天王则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形象。
在佛经里面,毗沙门天王有三个儿子,关于大儿子和二儿子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二儿子叫独健,据说是二郎神的原型之一,而大儿子则没有说叫什么名字。
最有名的是三儿子,在佛经中叫“那吒俱伐罗”,简称为“那吒”,也被称为称“那吒三太子”,后来经常被写成“哪吒”。
哪吒经常跟毗沙门天王系统出现,是他身边的第一大将。
在佛教造像中,往往正中是毗沙门天王,哪吒托着宝塔站在他的身后。
据专家考证,在托塔李天王和哪吒的名字和形象固定以后,人们才开始给他的另外两个儿子起名字。
宋朝时期,泗州普光王寺有位高僧叫僧伽,他有三个徒弟,其中有一个叫“木叉”,当时人们觉得“叉”和“吒”发音差不多,于是就把木叉这个名字按在了李天王二儿子身上。
在小说《西游记》中,哪吒的二哥就叫“木叉”,法名叫“惠岸”。其实,“惠岸”这个法号原本是宋朝高僧木叉的师兄弟。
二儿子的名字有了,接下来就该给大儿子找名字了,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之中,有一位被译作“军荼利明王”,也有另一种翻译叫做“军吒利明王”,有时也写作“君吒利明王”。
可能是觉得这位明王的名字里也带“吒”字,于是就把他按在了李天王大儿子身上,从此以后,大儿子就叫做“君吒”。
在世德堂本的《西游记》中,李天王的大儿子就叫“君吒”。
但是“君吒”“木叉”“哪吒”这三个名字放在一起,虽然读音上很像兄弟,可写出来却不怎么像。
后人又参考五行属性,把“君”改成了读音相近的“金”,把“木叉”改成了“木吒”。
于是到了小说《封神演义》里面,托塔李天王的三个儿子就变成了“金吒”“木吒”和“哪吒”,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