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东厂与锦衣卫互为表里,掌巡查缉捕、刺探情报,充当皇帝耳目,厂与卫相倚,并称“厂卫”。据《明史·刑法志》记载:“刑法有创自有明,不衷古制者,东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矣。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至未造而极。”
《明史》中又称:当时对朱棣得位的合法性出现诸多质疑,建文帝成功出逃的谣言更是不时冒出,朱棣认为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不便,所以为了加强统治,永乐十八年,明成祖置东缉事厂。
锦衣卫
那么东厂是朱棣设立的吗?其形成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演变过程?
首先介绍一下,东厂的办公地点在北京东安门旁,其督公通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二把手),官衔全称是“司礼监秉笔钦差提督东缉事厂官校办事太监”。
东厂并不是宦官部门!!只有首领官是太监,下属都是从锦衣卫借调的劳动力:掌刑千户、理刑百户一员,掌班、司刑四十人,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
前面几位是官大人,负责具体工作的是番役,三百多号:一律头戴白色尖帽,脚蹬白官靴,穿褐色制服,跟白无常似的,倒也贴合东厂的阴柔形象。值得注意,有明一代东厂只有“缉查权”,没有自己的监狱,凡是抓捕的人要关入锦衣卫“诏狱”中。
锦衣卫
明初内臣的作用
洪武十二年(1379)九月,内官向朱元璋报告占城使节进京,丞相胡惟庸隐瞒不奏,朱元璋叹息道:“蒙蔽竟至此也!”。后当面询问此事,对方竟甩锅是礼部的责任,这件事更坚定了皇帝废相的决心。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朱元璋诛杀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从此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在胡惟庸倒台的整个过程中,可见宦官的参与痕迹。
是永乐设立东厂吗?
东厂成立的时间已经不可考,大都认为是明成祖朱棣靖难后为了打击反对势力所创设。据《明史纪事本末》引《汪直用事》说:“永乐七年,尽数诛戮建文诸臣,怀疑不能自安,始设东厂”。
明中叶文坛领袖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记载:“永乐十八年(1420)立东厂,命内官一人主,拨锦衣卫官校,剌调大小事情。” 清朝修订《明史·成祖本纪》时也采用了这种说法。
王世贞又引用成化朝“纸糊三阁老”内阁首辅、大学士万安的奏疏来证明内容真实性:
“仰惟太宗文皇帝建立北京,防微杜渐 ,无所不用其极 。初令锦衣卫官校暗行,缉访谋逆妖言、大奸大恶等事,犹恐外官徇情 ,随后设东厂,令内臣提督控制之。彼此并行,内外相制,行之五、六十年,事有定规,人易遵守”。
明成祖朱棣
不过,以上所说都是朱棣死后很长时间才有的论述,翻开《明太宗实录》并没发现关于东厂的蛛丝马迹。此外,朱棣非常宠信时任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
纪纲是山东德州人,朱棣篡位后的各种大案皆由他一手操办,都御史陈瑛等建文旧臣被杀,牵连万人。纪纲本人善于迎合朱棣的心意,得到专宠。
阳武侯薛禄因为和纪纲同时看上了一位女道士,被纪纲差点打死;大才子解缙得罪了汉王朱高煦,汉王就买通纪纲,派人将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
皇位固,走狗弃。在浙江按察使周新被纪纲以谋反罪诬陷处死后,朱棣发现纪纲跋扈得太过分了,决定拿下他。永乐十四年,纪纲被凌迟处死,都察院审理报告中显示:私铸盔甲,养死士,家财万贯,甚至还有一套亲王冠服。
以锦衣卫在朱棣在位时,横行霸道的程度来看,东厂的行事却没有记载,很奇怪。
东厂官校
宣德时没有记载
“东厂不知何时设,大抵仁宗洪熙中”崇祯朝内阁大学士蒋德璩在笔记中写到。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突然病重不起,不久病逝,年仅36岁。弥留之际在文华殿召见阁臣,让他们尽心辅佐皇太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堡宗。正统元年,顾命大臣、内阁大学士杨士奇上奏:
“行事校尉,多有在外假公营私 ,诬枉常人 ,挟制官府,蒙蔽朝廷。宜减其数,令锦衣卫选指挥一员提督禁约 。”
由此可见锦衣卫行事不法在宣德年间依然很普遍,如果此时东厂已经设立,为什么文中没有涉及太监内官呢?
锦衣卫堂上官——飞鱼服、绣春刀
朱祁钰重用内官—东厂初现
公开记载内臣行事的是《明英宗实录》:“正统九年,驸马都尉沐昕在家私自杖死家仆数人,被奉御阮山伯告发;景泰元年,阮山伯升任大内织染局副使,揭发左都督刘安,荒废边务;景泰二年,阮山伯升少监,提调锦衣官校”
在锦衣卫千户《安顺墓志铭》中有这么一段话:“景皇帝赫然震怒,遂严侦探之柄,拔锦衣群校,置之东厂,使之入微捣深,不以时达 。”
总结一下就是,明代宗朱祁钰时期开始大量启用宦官内臣,巡捕侦查诸事,并可以命令锦衣卫,以少监的头衔提督锦衣卫官校可以看作是东厂太监的雏形。
同时朱祁钰抑制锦衣卫,力求稳定。他还要求锦衣卫不许随意刺探百官,必须讲究证据,不得捏造捕风捉影,夺门之变中朱祁钰毫无察觉,也有这个原因。景泰三年甲辰,谕锦衣卫都指挥同知毕旺 :
今后但系谋逆、反叛、妖言惑众、窥伺朝廷事情、交通王府、外夷、窝藏奸盗及各仓场库务虚买实收关,军官吏受财卖法,有显迹重情,方许指实奏闻。点差御史覆体得实,方许执讯。
其余事情只许受害之人告发,不许诬害良善,及将实事受财卖放,法司亦不许听从胁制嘱托,致有冤枉,违法,重罪不宥。
夺门之变后内官式微
景泰七年,朱祁钰病重,唯一的儿子早夭,很多大臣算计着他已经没有前途可言,开始策划复辟。天顺元年(1457)正月,明堡宗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成功复位,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堡宗, 貌似成熟了许多,更加倚重缉骑。
但相比较朱祁钰对太监的特别重用,朱祁镇是回归到了锦衣卫模式,“天顺中,锦衣卫都指挥同知逯杲,每遣校尉察得事情,送指挥使门达。”
万贵妃专宠与东西厂并立
天顺八年(1464),成化皇帝朱见深即位,“罢缉访官校”,锦衣卫权势被削。宪宗有口吃,加之童年的悲惨经历,他性格变得很内向,不愿意与外臣过多交流,大多数时间都与万贵妃万贞儿,太监们一起。
西厂提督雨化田和万贵妃
正史《明实录》中关于东厂的第一次记载是在成化十三年(1477),第一位厂督历史留名在成化十五年(1479);但这次记载中东厂并不是主角,而是大臣们弹劾御马监太监提督西厂的汪直,顺带着引出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尚铭。
《龙门飞甲》电影中,西厂督公雨化田对东厂众人讲的一段话非常火“你问我西厂算什么东西?我现在告诉你,你们东厂不敢管的事,我们西厂管。你们东厂不敢杀的人,我们西厂杀。一句话,东厂能管的我们管,东厂不能管的我们更要管。先斩后奏,皇帝特许!这就是西厂!”
这中间牵扯到的历史事实,就是尚铭、汪直的争宠,他俩互相竞争势同水火,争相攀比,大搞KPL追求业绩 ; 可苦了那时的官僚士绅,一个闹不好,就被东西厂争相伺候。
正如我们大多数人通过《天下第一》《龙门飞甲》知道东厂、西厂一样,在明代,东厂的名号也是在成化年间才打响的,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厂公
请罢东厂
成化二十三年(1487),在万贵妃病逝的数月后,朱见深也因为悲伤过度、茶饭不思随之而去,皇太子朱佑樘即位,是为明孝宗。
弘治元年(1488)正月 ,户部员外郎张伦上疏请罢东厂:“近年设立东厂,密查臣僚过失,因而黜罚,其至恩仇分明,致陷无辜者多矣 。东厂之设,祖宗所无,并宜废罢 。”张伦认为,东厂是近年来才设立的机构,祖宗朝制度是没有的,所以应该废除,这无疑是给东厂的设立时间提供了一份非常有力的佐证。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结论:
笔者认为,明代东厂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永乐时期开始任命内官侦缉行事,但权重仍在锦衣卫,“东厂”仅作为辅助。
到了土木堡之变后,由于对宫内外的不信任,明代宗朱祁钰开始大量启用宦官行事刺探,东厂已初见规模;夺门之变堡宗复辟又废除东厂,权归锦衣卫。
直到明宪宗成化年间,东、西厂并立,开始让司礼监、御马监太监提督缇骑。成化末,厂督汪直热衷边事,逐渐与万贵妃疏远,遂罢西厂,东厂则固定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