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人因言获罪,有人祸从口出,嘴巴不牢,胡言乱语,无疑是取祸之道;

但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却因为三个字,而安然度过死劫,得以平安终老,他到底说了哪三个字?竟然如此神奇?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扶不起吗?



说起刘禅,历史上对这位君主的评价几乎就是四个字,中庸之主。



刘禅真的如此不堪么?

这要看跟谁比,刘禅的老爹是刘备,二叔是关羽,三叔是张飞,丞相是诸葛亮,再加上黄忠,马超,赵云,姜维,魏延等等,就这套班子,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也算得上顶配了。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足够独当一面,刘禅放在这些人面前,说他是中庸之主,碌碌无为,其实也没有贬损的意思,而算得上实事求是了。



可是刘禅16岁登基,到蜀汉灭亡,做了42年的皇帝。

就算这40多年的时间里,还有诸葛亮手把手扶着,那么诸葛亮死后,刘禅统治的蜀汉还是坚持了19年。

要知道,当时的局面可不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而是三分天下,魏国吴国尚且对蜀汉虎视眈眈的年代。



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坚持19年,你还说他是庸碌之辈,显然就有点低估刘禅的能力了。



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局面最为复杂。

因为刘备集团说到底就是一群外来的和尚,刘备,诸葛亮等人都是在荆州起家,然后入主蜀地,天然的,以刘备和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对于土生土长的益州集团就是敌对的关系。



这一点在蜀汉建国之后,始终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

外来的刘备,诸葛亮,乃至后来的刘禅,掌握了蜀地的统治权,而原本属于土著的谯周,周舒等益州集团,则长期被排除在权力的核心之外。

除了这两大派系之外,蜀汉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派系,他们就是以法正,李严等人为代表的集团。



这帮人既不属于益州土著,又不是荆州集团的核心成员,原来,他们不过是给刘表等人当谋士和幕僚的人物;

他们既没能成为刘备等荆州集团的核心,又游离于益州集团之外,但也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由此可知,蜀汉政治集团的状况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诸葛亮的个人能力超群,并且也掌握着蜀汉的实权,自然是可以用自身能力和实际权力来摆平各方势力的异动;

但是刘禅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即便如此,刘禅也可以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维系蜀汉政权,就足以见得他也不是一个软柿子。

首先,刘禅亲政之后,沿用了诸葛亮留下的政治资源,比如蒋琬,费祎,杨仪,刘禅继续任用。



这些人一来是跟着刘备,诸葛亮打过天下的,对于蜀汉的忠诚度足够,二来,能力不俗,所以才会被诸葛亮任命为顾命大臣。

有了这些人的辅佐,即使益州势力有什么想法,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等待局势的变化。

同时,刘禅也不是完完全全的放手,让诸葛亮留下的顾命大臣去做事情,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去诸葛亮化。



例如不许大臣祭祀诸葛亮,也不为诸葛亮立庙祭祀,哪怕迫于各方的压力不得已,刘禅也仅仅允许在武侯祠祭祀诸葛亮,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不允许祭祀的。

为什么刘禅会这么做呢?

其实刘禅并不是对诸葛亮有什么不满或者恨意,而是为了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果蜀汉集团的骨干还在对诸葛亮感恩戴德,而忽视刘禅这个正主,时间久了,谁还能记得他这个皇帝呢?



随后,刘禅也废除了丞相的职位,众所周知,诸葛亮就是官至丞相,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丞相府的权力可是盖过刘禅的皇宫的。

虽然诸葛亮并无僭越之心,但在刘禅看来,诸葛亮去世了,自然不能允许第二个一手遮天式的人物在自己的头上呼风唤雨。

由此可见,刘禅不但对于当时蜀汉的局势很清楚,也很有手腕,知道该如何去平衡各方势力,为己所用。



蜀汉的文臣武将,几乎都是在战争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文臣控制着蜀汉的内政,武将掌握着蜀汉的兵权,在这种局面下,如果皇帝懦弱无能,很容易就会导致权柄转移,从而使得皇帝沦为傀儡。

事实上,魏国在曹丕之后,就逐渐演化成了这样的局面,内政军事都已不是曹家人说的算了,包括吴国的孙亮,最终也是陷入了大权旁落的境地。

由此可见,刘禅能够在如此复杂的局面里将大权收归自身,其实是相当有政治手腕的。



当然,蜀汉是有着先天不足的情形在的,相较于魏国和吴国,底子本身就比较差,所以在姜维一次次北伐的过程中,蜀汉被彻底透支了,最终才让蜀汉越来越弱势。

到了魏国兵临城下的时候,蜀国几乎无人愿意血战到底,反而是几乎全员主张投降。

这或许是蜀汉集团的大多数人有自知之明,也或者是失去了信心和信念。

但投降这件事,也用另一种方式证明了刘禅的聪明。



譬如后世的崇祯帝,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时候,固然可以理解为有气节,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懦弱的表现呢?

不管是气节,还是懦弱,总而言之,大明王朝并没有因为崇祯帝的自尽而延续生命。



看看刘禅是怎么做的?



当刘禅知道在军事上已经回天无力。

在内政上,人们也如猢狲散,刘禅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结局,如果不投降,那么要么魏军破城之后将他俘虏,要么底下这帮大臣把他绑了献给魏国以求自保

无论是两个结果中的哪一个,刘禅都不会有好结局。

于是,刘禅做出了主动投降的决定,他能够在这种局面下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也是相当明智的。



亡国之君,历史上少有能够善终的,刘禅却是少数之一。

他投降之后,便装出一副贪图享乐的样子,用一招乐不思蜀让司马昭卸掉了大部分的疑虑。

但毕竟是统治了蜀汉42年的皇帝,司马昭又怎会完全放心呢?

于是,派人监视,各种试探也一直没断过。

这一点,刘禅自然是心知肚明,人在别人的地盘上,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刘禅可不想好不容易得了一条活路,又把自己给断送了。



所以,刘禅就在司马昭的监视之下,大剌剌的把自己的居所改名为中山寨

别小看这三个字,看似平常,实则大有学问。

如果不是这三个字,司马昭或许真的会动了杀心,但是这三个字写出来之后,聪明的司马昭立刻就明白了刘禅的心意。

中山寨是什么意思呢?乍一看看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如果你把这三个字倒过来念,就一目了然了,中山寨,反过来就是寨山中,谐音即为在山中



这就已经非常明确的表明了刘禅的态度,他在已经对蜀汉复国没有兴趣了,他现在就是一个如同在山中归隐的老者一般,只求安稳度日罢了。

直到这个时候,司马昭才终于渐渐的放下了对刘禅的戒心。

不得不说,在皇帝位上,刘禅治国理政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但是能够在外忧内患的境地下,守成数十年,已经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君主。



即便是兵败落入司马氏的手中,也能够在更为艰难的环境里自保,这足以见得刘禅是相当聪明的人物,说他庸碌,也显得有些言过其非了。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