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说不要跟风,但现实里大部分人还是跟风为主。

藏友老何在收藏群里成了人们的话题,他当初收了一堆邮票,结果很难卖掉,然后对收藏品失去信心,转而弄茶叶、陈皮去了,结果可想而知。

任何事情你不钻进去,就想靠运气不劳而获,那么后果都不太好。就算是买黄金,不弄清楚门门道道的,也可能会掉坑里。


一屋子邮票册

老何与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一样,初次接触收藏就是邮币卡,因为过去就是这个最火。

也不是没有赚过,比如之前花费上千元买的无齿《梅兰芳舞台艺术》,成功入了盒子,拿了VF95分,后来卖了上万元。

可是他犯了一个收藏者最基础的错误,那就是在眼力、能力和财力都不充足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一线,想以小博大。


《梅兰芳舞台艺术》

毕竟在正规市场和拍卖会,买藏品太贵了,以普通人的财力最多也就买个一两次,无法支撑起以藏养藏的需求。

老张本着“捡漏”的思维,把邮票老纪特几乎都收了一遍,但真品的概率低得可怜。什么文革邮票、1980年和1992年的全套生肖票,甚至全国一片红、大龙邮票都是连体整版的收。

光猴票就收了有上百张。按他的想法,碰也碰到真的了吧?


一线的珍邮有多少真的?

他想“以量取胜”,结果您猜怎么着?老何这样想,一线贩子们也是这样想的!

买的没有卖的精,邮票鉴定难度也挺大,因为工艺没有断代,像古董那样的老化痕迹也不明显。造假起来得心应手,除了真正的高手,一般人还真分辨不出来。

当初挣点升值的钱,全部赔进去,还搭进十几万。老何怒从心头起,彻底退出邮票界,见谁都要说一声“收藏界太坑了,太多假货”......

这倒是没错,但问题是搞收藏眼力第一,练不出来眼力就想在一线收货发财,这一开始就走错了不是吗?


安化黑茶

然后还没沉淀好自己,就入了茶叶的坑,尽看一些不着边际的视频,女主播嗲声嗲气地说一声:“大哥真有眼力,我们的茶叶绝对口感上佳,老茶收藏价值也高,以您的实力绝对能有大回报。”

然后高价收了一堆安化黑茶,这种本来被称为“老边茶”的粗茶,被“人传人”的公司一顿营销,竟然身价倍增。然后还给自己洗脑,天天喝还说味道好极了。

后来小罐茶、小青柑、碎银子等大规模营销出来的“新品”,就可劲的逮着这群人薅,都快薅秃了都。

普洱茶本身是很好的,优质产地的优质茶叶,绝对是上品。可一分钱一分货,不买原产地正规商家的商品,反而买炒作营销产品,这不是“优质韭菜”是啥?


大量陈皮

然后又因为商家宣传,将茶叶和新会陈皮结合会有奇效,老何二话不说入了陈皮的坑。

刚好前几年电视剧《狂飙》爆火,陈皮也随之火出圈,然后各种无良商家又开始霍霍了。

花了15万,收了一堆所谓新会老陈皮,甚至还有“乾隆二十一年”老陈皮,结果最后发现是不到10年的梅江陈皮,血本无归。

陈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央视帮忙宣传,又是老牌中药,肯定是非常好的。但是既然入这个门,不得学习相关知识吗?老想着以投资的心态去玩,结果人财两空,因为老何生病了!


可以便宜批发的陈皮

也许是气急攻心,加上损失大量钱财,老何在这两年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但他舍不得卖自己的“藏品”,还抱有一丝希望,觉得不可能全是便宜货,总有一些好的可以卖出价钱。

哪怕看病都要拿不出钱了,他都不想卖。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了当地一位古玩商,自然是被无情嘲笑:“这么些破烂我收来干什么?给古董擦包浆吗?”

老何如今怨天怨地,说收藏是骗人的、茶叶是骗人的、陈皮也是骗人的,总之就是不愿意思考自身的问题。这种心态,在任何行业都会出问题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