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北京安贞里的一间简朴居所中,《文物法》起草人之一、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九旬高龄的谢辰生激愤地表示,近2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文物流失的严重程度却远超以往,甚至超过了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他特别指出,近10年来积累了大量未登记的文物,即所谓的“私生子”,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
当年谢辰生建议,为有效保护这些文物,应考虑进行限期的文物“大赦”,让这些“私生子”得以合法登记。
如今,新文物法的即将实施,无疑给广大民间文物收藏者带来了一颗定心丸。该法律明确规定,只要民间文物的来源合法,就能够正常进行收藏和流通,这无疑为民间文物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
长期以来,民间文物收藏一直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文物的合法性和流通性问题。许多收藏者因为无法证明文物的合法来源,而不得不面临法律风险和市场困境。而新文物法的出台,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民间文物收藏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和规范的市场环境。
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并鼓励民间收藏,未来几年极有可能成为民间文物迎来翻身的重要时期。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逐步解开束缚在文物艺术品上的枷锁,给予它们自由飞翔的空间,这一自由翱翔的期限,或许正是下一个辉煌的十年。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上,艺术品市场或将成为破解瓶颈、激发新活力的关键一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与转型,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投资与财富增值渠道。而沉淀了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文物艺术品,正如同被泥沙暂时掩盖的璀璨明珠,等待着被发掘和珍视。
当这些文物艺术品挣脱束缚,重新焕发光彩时,它们将发出震撼人心的吼声:“民间才是真正的财富,民间才是无尽的宝藏!”
据统计,每年文物交易量庞大,达百万计,交易额数千亿元。有专家预测,若法律承认并开放民间收藏,中国文化艺术品将创造数万亿元绿色GDP,惠及后代。
在古物面前,我们皆为历史过客。以平和心态看待收藏,会有新收获。民间收藏已拥有众多古代艺术品,宜引导而非禁止。民间收藏不乏珍品,乃收藏者心血结晶,怎能无国宝?关键在于态度与法律完善。
过去二十年,中国保留了五千年文化遗存,创造了民间收藏奇迹。当前经济形势为民间收藏带来希望,虽仍需面对挑战,但春天已为期不远。
未来,随着民间收藏的兴起和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被历史尘封的宝藏将逐渐浮出水面,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它们将不仅为收藏者带来丰厚的回报,更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独特的文化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并见证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