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三五年的孩子,可能会画出一幅不错的作品,但是他们出的绘本你见过吗?在不“卷”之“卷”——千禧后艺术群展上,这样的绘本有十几本,12位9到19岁的孩子,把文字与画面相结合,绘出一个个故事。每一笔,每一划,每一点色彩和构图,都是自己内心的思想流动与表达,在绘本中,他们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在寻求这个世界对自己的理解。
这个别具一格的展览开在安帝艺术中心——一个在地下二层、宛如飞机机舱一样的展厅内,一百多幅大小不一的绘画以及雕塑作品被展陈在墙壁上、地板上,甚至展厅的管道上、消火栓箱子上。展厅中间的长桌上,十几本装帧精美的绘本依次摆放,翻动绘本,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跃然纸上,有讲述自己在学校所经历的糟糕的一天的《抑天》,还有表达对爱的渴望的《至亲》,还有一个小朋友用立体书的方式,呈现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对面楼房里四户人家一天的生活状态……
这些绘画作品表达之细腻,角度之奇特,让参观者啧啧称奇。“没想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也很细腻。”同为家长的李女士表示,这些绘画让自己“大开眼界”,同时也让自己开始思考,“我们的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孩子们的关心与引导是不是真的到位了,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真正了解吗?”
而尤其让大家惊奇的是,这些绘本的作者绘画风格各异,特色鲜明,但他们却都受教于同一个工作室——“艺七画画”工作室,他们指导老师也是同一个人——赵志文教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是我们‘精神的容器’,是灵魂的避难所。但近年来,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卷。”赵志文认为,现在有些家长让孩子学画画虽然不是冲着艺考去的,但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在“卷”,卷技法,卷考级,“长此以往,会让大多数孩子的天性泯灭、兴趣索然。”
于是,十多年来,在少儿艺术教育上,赵志文尝试换一种“卷”法:“卷”个性——拥有个性方能不同,“卷”自由——自由之下方能创新,“卷”潜能——激发潜能方能呈现无限可能。他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喜爱的绘画风格,然后引导孩子如何在这条道路上做得更好,“艺术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高下之分,我们只需做好因材施教,顺势而为,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
不“卷”之“卷”——千禧后艺术群展小画家的作品表现手法各异,有纸上的水彩、素描手法、布上的丙烯材料,也可以看到拼贴的表现手法,甚至还有小型雕塑的呈现。展览充分利用场地的空间与构造,提取作品中闪亮的元素,放大后打印张贴,打造出一个沉浸式、全方位的立体炫彩展示空间,每位小画家的作品都有独立的空间,主题凸显,让人能沉浸其中,细细品味作品。
“希望大家能走进安帝艺术中心,看见孩子们的作品,同时看见美育带来的更多可能。”赵志文表示。
据了解,不“卷”之“卷”——千禧后艺术群展由“艺七画画”工作室、安帝艺术中心协同艳艺文化创意中心共同呈现,将在安帝艺术中心展览至3月18日。
记者:王永娟
编辑:耿洁玉
校对:孙清渠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