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
贴年画,是中国农历春节独具特色的年俗之一。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在苏州朴园内,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人乔兰蓉正介绍她为蛇年创作的一幅生肖年画。画面主体是两条缠于聚宝盘上方的红色长蛇,四周点缀着忍冬草、石榴和寿桃,一只紫色的蝙蝠悬在画面上方,“寓意着生机勃勃、福到眼前”。
乔兰蓉从事桃花坞木版年画创作二十余年。在她看来,苏州桃花坞年画有着“有趣的图画、有趣的题材、有趣的表达”,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它是我们中国人的纸上理想国”。
“年画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因苏州桃花坞一带年画铺众多而得名,至今有约400余年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末,春节申遗成功,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也是助力之一。
作为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市级传承人,乔兰蓉初次接触这一艺术形式是在2002年。彼时,她在苏州工艺美院就读,在一场展览上首次接触到桃花坞木版年画。“我们之前学的是要求有精准比例、透视的素描等西方绘画,年画恰恰不讲究这个,可以有夸张的造型和色彩,却也一样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这个是很吸引我的。”乔兰蓉回忆道。
与其他地方的年画作品相似,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常常有着祛凶辟邪、祈福纳祥的寓意。《一团和气》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传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的作品。乔兰蓉介绍,画面中的人物满脸皱纹仿佛老妪,却又扎着孩童的羊角辫;既穿了裙子,又穿着裤子。“这幅作品是矛盾的结合体,是男女老幼的融合体,也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不同阶段的集中表现。”乔兰蓉认为,这幅年画背后有着“追求以和为贵、和和美美”的表达。
《一团和气》是最具代表性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张奕丹摄)
乔兰蓉说,经过代代相传,年画的题材不断变化,但其核心本质始终是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不管是表现神仙也好、花卉也好,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希望创作的年画被更多人使用”
2003年,乔兰蓉考入苏州工艺美院开设的研修班,开始系统学习年画的制作技艺。毕业后,她也继续从事年画创作工作至今。
要掌握这门技艺并不容易。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术,工艺复杂而精细。乔兰蓉介绍,桃花坞年画的制作流程大致分为绘稿、刻板、印刷三大步骤,“(桃花坞年画的)特点是一版一色套色印刷,画面中有多少颜色,我们就需要刻多少个颜色,”此外,饾版水印等复杂工艺也会被用于呈现颜色的深浅变化,“别人以为是画出来的,其实也是通过刻板的方式一层一层套印的。”
乔兰蓉回忆,刚开始学做年画时,从使用雕刻刀、挑选适合的纸张,到调配颜料和胶水配比,都要从头学起,“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在经过十年左右的创作和学习后,她逐渐感受到创作本身的挑战,“刻好一根线、印好一张画是可以有标准的,但创作好一张画没有标准,只能不断去尝试。”
为迎接蛇年,她创作了一幅蛇年生肖年画《巳时富贵》,画面呈圆形构图,聚宝盆、灵蛇和蝙蝠等元素交织其中,寄托着“圆满的开始与收获”祝愿。
乔兰蓉和她创作的年画《巳时富贵》( 张奕丹摄)
乔兰蓉说,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多人使用,“我觉得大家对我作品的认可,就是去使用它。自己家贴,朋友家里贴。因为年画最好的传承就是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