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桐城市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路径,聚焦新兴领域群体需求,通过强化组织关怀、优化服务举措等方式,将关心关爱融入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新兴领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强化组织引领,搭建关爱“连心桥”。对照新业态企业注册登记信息,围绕快递、外卖、交通运输等行业,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调研走访,通过精准筛查、数据分析和信息比对,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优化组织设置,采取单独建、联合建、选派建、区域建、孵化建等方式,成立党组织8个,实现外卖、快递企业全覆盖,有效解决企业党组织应建未建、有名无实的问题。建立新业态行业党建指导站,引导党员职工就近就便参加党组织活动,促进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

聚焦实际需求,提供精准“暖服务”。在全市12个镇街15个点开设“桐才带童材”公益辅导班,吸引99名大学生志愿者,为300名职工家庭包括新就业群体子女托管提供帮助。联合市总工会、法院等开展送入会服务、送法律维权等普惠性、公益性活动20余场次,协调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突出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法律咨询案件30件,帮助8名美团外卖职工维权,讨回损失62900元;为外卖骑手赠送81份意外伤害保险。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10余次,为新就业群体困难职工发放救助金折合共计9万余元。

搭建共治平台,增强队伍“归属感”。探索建立新就业群体基层治理报到机制,引导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开展“红色骑手”助力“帮帮团”活动,引导外卖配送员通过“随手拍”“随时报”等方式,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收集并反馈城市管理问题 30 余个,均已得到有效解决。聘请20名“外卖小哥”主动担当守法行驶“示范员”、违法线索“信息员”、食品安全“监督员”,成为社会治理的“眼睛”和“耳朵”。依托“暖心桐行”APP,鼓励骑手边配送、边“找茬”,及时把街头巷尾存在的安全隐患、邻里矛盾、环境卫生等问题传递给街道、社区加以解决,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多元化融入基层治理“共同体”,为基层治理充实了“新”力量。(汪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