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习水县城,街道整洁卫生,车水马龙,健康主题公园里,天蓝水清,居民或三五漫步、或闲坐聊天、或借助体育器材健身……居民休闲幸福的生活图景成了习水初春暖阳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习水水清岸绿。

近年来,习水县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以“健康传播、健康生活、健康管理、健康发展”为内容的全民健康行动,建立健康教育促进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健康场所和环境,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活动,普及全民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2023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通报2022年度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情况和典型经验,确定全国81个县(市、区)为全国健康县区优秀案例。其中,习水县“创新‘互联网+政企合作+健康’模式,推进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升”案例成功入选。


开展健康教育。

以信息化为手段,习水县投入160多万元建设“医事通”APP服务平台和手机随访管理平台,投入30余万元建设健康教育服务平台和“习水公卫”健康管理平台,将医院HIS系统和医事通系统相互联通,实现县、镇(乡、街道)、村三级健康促进与教育信息平台与医疗机构互联互通。

在开展体检、重点对象复查等常规工作时,习水利用已经建成的区域健康管理中心,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多项检查结果通过HIS系统直接推送到医事通系统,实现了县、镇(乡、街道)、村管理信息共享互通。


开展健康活动。

同时,习水还将国家开发的45种健康教育处方植入医院HIS诊疗系统,临床医生在对就诊患者诊疗时开具“一病两方”(治疗处方和健康教育处方),实现了医防融合,科学预防。

在创新中求发展,习水县委、县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招商引进专业公司负责收集转运全县26个乡镇(街道)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发电,让全县80万群众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环卫服务,让“天更蓝、水更清”,创造有利于全县人民促进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中,习水县采取市场化运作,从垃圾处理的前端到末端,全流程由市场主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习水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地油公司,建成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实现垃圾“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置、资源转化利用”目标。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引入“互联网+智慧环卫”,习水创造性地将城区“智慧城管”平台与农村“智慧环卫”平台有机结合,把垃圾桶、收集站、运输车、洒水车等设备集成在一套数字化管理平台上,实现全过程“数字化、视频化”定位监控,让农村垃圾“无处藏身”。

习水通过“健康知识进万家居民端”平台,大大提升了健康素养知识传播能力,为健康素养知识宣传全覆盖打牢基础。利用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老传播媒体平台宣传推广,习水全方位、多层次向广大居民科普健康知识,在街道宣传栏、户外巨屏LED、单位宣传栏等张贴、播出健康科普海报、视频,营造浓厚的健康文化氛围。同时,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现场健康义诊、宣传,面对面向群众科普健康知识,手把手教会群众健康行为,“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现在条件好了,运动的地方多了,各种设备也有了,关键是环境漂亮了,我们吃完饭都喜欢出来活动活动。”70多岁的张大爷在东风湖湿地公园步道上边走边和大家分享。


打造健康生活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县共建成健康机关71个,健康促进医院30家,健康学校105所(含幼儿园),健康乡镇23个,健康社区(村)235个;在县城区打造健康步道5条、健康主题公园3个、健康一条街4条、健康小屋57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9年的9.23%提高到2024年的38.40%。

结合生态旅游,习水县还积极用好地方特色健康运动品牌,先后开展了全国自行车体验赛、全市健身气功等运动赛事,通过特色健康赛事品牌,打响习水健康旅游知名度,让全民积极参与健康运动。(文/罗利飞 图/习水县融媒体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